笔趣阁

笔趣阁>扶得起的阿斗 > 第913章 章武年(第6页)

第913章 章武年(第6页)

现在的两个学宫都是刘禅操办的,这件事诸葛亮还是要听听刘禅的意见。

“蜀中一个,关中一个,冀州一个,幽州一个,徐州一个。

然后长安再立一个太学,这便是新立五个,总共七大学宫,外加一个太学。

太学不要向前两代那样办了,成了有钱人捐官的中转站,太过于晦气了。

太学就专门做国家最高的学府,不过不教学问,只做研究学问。”

诸葛亮闻言忍不住笑道:“那太学不就是科学了?”

“科学能推动社会发展,太学以后就是科学。

让马锋来担任太学祭酒。

七大学宫就去传授诸子百家的学问,如此如何?”

诸葛亮能说啥,依你依你,都依你。

对刘禅这么粗暴的决定了这件足以影响整个天下读书人的大事,诸葛亮只是摇着扇子轻笑,总好比高祖皇帝给儒生的帽子撒尿强吧。

“文武必须要并肩走。

学宫的创立,也不能忘了武院。

这武院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

刘禅又正色对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道:“几个武院?”

“凉州设立一个,原先还打算立在翠云山上,利用下宋建的那个狗屁王宫,不过现在成了太守府了,不与他们争。

这个学宫可以放在湟中地区,比如临羌县。”

诸葛亮惊道:“被一个武院立在湟中?”

“险恶环境下才能锻炼出来习武之人的能耐出来。

要是放在这长安城外,那些习武的人我都怕被城中的花花世界掏空了身子。”

刘禅说道。

“也是这个道理。”

“然后并州边地、幽州边地,幽州的辽东也可以设立一个,徐州设立一个,江东南部设立一个,交州番禺设立一个,蜀中南部设立一个。”

“一共八个武院,便是这个割据。

俱在边地,能磨砺出未来武院学子的本事,也能带动这些边地的发展,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诸葛亮听闻之后,没有苟同刘禅的意见只是问道:“都立在边郡,如果以后那些人不愿去如何?”

刘禅说道:“军队将领只知道冲锋陷阵是不行的,必须要是识文断字。

未来军中要向走到更高层次,就必须要去武院进修,这样才可继续回到军队担任更高的军职。”

“一时之间又哪有这么多的先生教师?”

“学宫的先生这块不愁,不愿意出仕的读书人少,愿意教书的读书人却多如牛毛。”

“武院这块也不用担心,军中退下去有能力的军士都可以去武院,这也是给那些因为伤残或者年纪无法继续从军的将士们一条出路。”

走出丞相府,科举与学宫还有武院的政策,基本上就已经敲定了。

学宫与武院还有细则,这些未来可以慢慢完善,又不是一次把它们全都开起来。

谈起衡山学宫,这两年马锋忙碌的很,又有操持科学,又要管着偌大的衡山学宫,与刘禅来信不多,数个月才来一封,如今不知道他的几个重要研究是否成功了没有。

章武二年,刘禅代皇帝刘备巡守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