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子,我们服装五厂是国企。现在的国企,离开主管部门是无法存活的。”
听了夏厂长的话,我不由得点点头。是啊我们服装五厂属于轻工局领导,轻工局属于市政府领导,
如果有主管部门,企业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主管部门通达市政府那里,如果没有主管部门,企业遇到问题就很难解决了。
我来到轻工局,因为夏厂长与赵部长打招呼了,赵局长正等待我去。我进了赵局长办公室,行了一个礼,局长说道:“刘君子别客气,有事就说。”
我就把自己得到十万套订货的事情说了,赵局长先问对方报价多少?我说了一套是两千卢布,赵局长立刻打电话询问。
电话里面说:“两千卢布算是高的了。我们外贸局,买一套西服只付一千八百卢布。”原来,赵局长询问的是外贸局。
接下来,赵局长没有表态,而是把计划科长和经理部经理请来了。征求他们两个人意见。没想到,两个人意见截然不同:
经理部的业务,实际上就是工厂供销部门的业务,他们熟悉市场,对于计划科闭门造车那一套很不感兴趣。经理一听这件事,马上表态:
“这是好事啊!既解决了服装厂产品滞销的问题,也解决了服装五厂产能不足的困难,我们何乐不为呢?”
“如果是这样,市里下达的计划指标完不成怎么办?”计划科长的脸上很难看。
“企业按照计划指标生产了,百货大楼却卖不出去,不付货款,你让企业怎么活?别提你那些计划指标了。计划计划,就是马歇尔计划。”经理吃了这么多年计划科的苦头,逮着计会就拿计划科长开涮。
“老康,说话注意点!”赵局长瞪了康经理一眼。接着说道:“这样的事情属于企业经营范围,咱们主管部门下达行政命令决定这种事不合适。
“老康,这样吧!你们经理部下达一个文件,就说服装五厂供销公司接到了十万套服装订单,如果其他服装厂有剩余生产能力,
“可以在首先保证完成计划指标的前提下,承揽相应的加工任务。如果哪个企业感兴趣,可以自己找服装五厂供销公司具体洽谈。怎么样?”
“局长,如果是这样,那些企业都得去找刘君子抢订单了。谁还把咱们的计划指标当回事儿?”计划科长很是不满意。
“如果是这样,说明我们的计划指标太脱离实际了。”赵局长不轻不重批评了计划科长一句话,计划科长不敢说什么了。
“谢谢赵局长,也谢谢纪科长。”我觉得,现在赵局长能够这样决策,已经好不容易了。因为,现在的东北,计划经济体制的权威性很大。
就算是赵局长这样的改革派,也得顾及计划科长这种人的情绪,如果这些人闹到市里去,弄不好就是政治问题。
但是,企业按照计划指标生产,确实是产品滞销,回款困难。一旦工人不开工资闹起来,事情更大,所以,赵局长决策问题不得不两边都照顾。
“赵局长怎么会这样?首鼠两端,顾此失彼。”我回来把赵局长的意思一说,夏厂长不高兴了。
“赵局长这样做,也是考虑到计划经济一派与市场经济一派各自的情绪吧!”我站在赵局长角度考虑了一下,解释道。
“如果是平常,领导者这样考虑问题还可以,但是,现在的企业,正处于同行业竞争的生死关头,这个时候再考虑平衡,可能会适得其反。”
“事情有那么严重吗?”我觉得夏厂长的话有点危言耸听。
“刘君子,你知道你父母亲工作的机械厂为什么把工人放长假吗?那是机械厂竞争对手搞事情。
“矿区机修厂为了把省里的锅炉订单抢到自己手里,不惜制造了市机械厂的锅炉爆炸事件,让省里一下子没收了所有锅炉生产证件。这一下,市机械厂一两年都反不过劲儿来。”
“咱们服装行业,还没有那么庞大的竞争对手吧!”我想了想,觉得服装厂都是小企业,就算是竞争,也不会像机械行业那么你死我活。
“市里的服装厂虽然都是小企业,可是,县里的服装厂,还有那些乡镇企业,人家的工资成本更低,比我们更有竞争优势。如果他们发展起来,服装一厂都不是对手。”
(第一部终稿)
()
。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