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隆万盛世 > 第1452章 蒙古兵权(第3页)

第1452章 蒙古兵权(第3页)

魏广德说道。

“呵呵,善贷,你这话自己信吗?”

张居正却笑笑,说了句。

“呵呵。。。。。。”

魏广德略微低头,干笑两声。

实际上,大明的读书人从用功那时候开始,不,准确说是参加科举开始,大多在同窗之间就学坏了。

魏广德当年也是经历了读书人黄、赌之事的,也就是还没有发明毒品,说不得大明的读书人也会对此趋之若鹜。

可以说,对于读书人来说,一开始就已经知道该如何大手花钱享乐,十年含窗苦读,不就是等的今日为官后能够继续享乐吗?

以天下为己任的官员有,比如海瑞,那又如何,毕竟太少。

而且,严格说起来,海瑞其实也是灰的,如果太祖在,大明衙门里发的那些福利,怕是都是杀头的罪证,就更别那什么冰敬炭敬。

那些福利,说到底都是“民脂民膏”。

“官员俸禄调整一番,和商税挂钩如何?”

魏广德忽然突兀的说道。

“什么?”

张居正还没反应过来,下意识问道。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魏广德有要搞事儿。

很明显,他打算提高商税的同时提高官员俸禄。

“俸禄乃是国朝之初定下来的,改不了。”

张居正说的是实话,《皇明祖训》里记着,否则官员们早就争取皇帝提高他们的薪水待遇,那会像现在这样,变着法子搞钱,甚至发明了“漂没”,那不就是为了提高收入。

“太祖定下的是官员品级俸禄,我们可以增加勋阶和散阶的俸禄,这不就等于给官员增加俸禄了。

若是没有足够的俸禄,官员贪腐之事,永远都不可能避免。”

魏广德开口说道。

此时大明,官宦之家和地方士绅就不说了,那些所谓寒窗苦读的寒门学子,单靠自家那点微薄的家业就想读书有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多都要依赖宗族的帮助,寒门子弟靠着宗族之力才能出人头地,而宗族出力自然也是赌他有成后可以回馈宗族。

当官搞钱,一部分是满足自己需要,而另一部分是要回馈宗族的。

“这个先不说,你之前说打算对地方官府进行改革,把吏员纳入吏部管理,我觉得怕是更合适。

要断了地方摊派,还非得把地方上吏目理清楚不可。”

张居正却提到之前魏广德的一个提议,换后世话说就是增加公务员队伍。

大明朝除开军户,能从朝廷领到俸禄的极少,一个县不过区区数人。

所以后世也有人说,明朝一个县就几个公务员,一个县令要养一个班子。

在大明,一个县就只有这么几个人算是朝廷的正经官员,一个是县令,一个县丞,还有一个管理文书档案的主薄算正式编制。

除县令外,其他都属于未入流的文职外官,但由吏部铨选,因此也是正式官员。

此外,有可能获得编制的还有藩司衙门任命的县教谕、兵部选派的巡检司巡检和驿站驿丞,以及由户部任命的税课局大使。

就是这几个人,是在大明上了名录,可以领俸禄的官儿。

而其他人,都是这些官儿养的一群“奴才”,在外也是官身,但实际上就是官员找的帮手。

当然,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其他人都算“事业编”,地方自筹资金养活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