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写完感悟,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
稍稍伸了下懒腰,王斌伸手拿起了最上面的那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脸上全是期待。
和那些说乐弦江郎才尽的人不同,王斌可不认为乐弦拿出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为了应付读者。
或者说,即使是应付读者,那拿出来的作品质量也不会差。
这是他对乐弦的信心,也是他认为乐弦会有的骄傲。
翻开扉页,是书本的目录,稍微看了一眼,每一章的标题让王斌忍不住挑了挑眉。
因为这些标题看起来,非常奇怪。
迫不及待的翻开正文,里面的描述也让王斌忍不住愣了愣
‘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
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我又不是对方亲人,犯不着流着泪让对方揍,逃跑还是很必要的一项准备……’
竟然用的是第一人称!
在王斌的印象中,十年前的小说作品中还是有不少作者会习惯用第一人称来写小说的
可慢慢的这种类型的小说就越来越少,因为用第一人称来写非常考验作者的文笔
如果文笔好,那么第一人称会有助于读者代入角色;但是如果文笔不好,那么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不仅难以让读者代入角色,甚至会对阅读产生不舒适的感觉。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家产生,读者的眼界越来越高,对作者的文笔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所以,用第三人称作为主角的写作方式慢慢就取代了第一人称写作的方式。
而现在猛然出现这种用第一人称写作的作品,让王斌有一种梦回十年前的错觉。
怀着兴奋心情,王斌继续看下去,至于这本小说会不会让人无法代入,这个问题他是完全没有想过
如果连乐弦都无法驾驭第一人称写作的方式,那么这种方式就这么可以被时代淘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着往下看,王斌惊奇的发现,这本小说的主线竟然直接就出来了
“……精神病人也有性格,有喜欢滔滔不绝的,有没事儿招事儿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跟大街上的人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会做一些没精神病的人不能理解的事儿。做这些事儿的根源就在于:世界观的不同。
对了,我就是要说这个!世界观!他们的世界观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很多人认为精神病人是难以沟通的。
实际上我觉得,跟正常人很难沟通,真的,我真这么想。
下面就是我要说的正题了。
对了还有,我是一个很懒的人……”
这本小说的主线,或者说主要剧情就是对各种‘精神病人’的采访,或者说……对话。
这种类型的小说,王斌确实还是第一次见。
微微挑了挑眉,王斌继续朝下看去,他也想知道,精神病人的世界观到底是怎么样的
“不过,不管是怎么样的,一定是非常奇葩,非常没有道理的才对。”
王斌喃喃自语了一句,然后看起了第一篇‘采访’,《角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