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史蒂芬对于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看法是“脑洞很好,文采斐然,但是故事是假的”,那么华夏的袁中良老爷子对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就是持保留态度了
甚至,在孙女的诱导下,年近八旬的袁老爷子还拍了一段解说的视频
而这段视频不出所料的开始在网上疯传起来了。
“今天看了乐弦小友的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顿时感觉思绪良多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乐弦小友编造的,只不过是用访谈的书写方式开来进行创造,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我不知道里面有几个故事是真的,也不知道乐弦是怎么知道的这么多那些‘特殊群体’的故事
但是我在年轻的时候去精神病院当过一段时间的护工,对于其中的一些事情还是有所耳闻的。
比如那个时候有一个病人整天撑着一把雨伞蹲在地上一动不动,后来一位医生为了了解他的行为,也每天撑着伞陪他蹲在哪里,就这样过了一周,那位患者突然开口问医生:怎么?你也是蘑菇吗?
是不是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事实,乐弦书中的好几个故事我都听到、见到过。
好了,对于这点就说到这,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这本书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左边是天才,右边是疯子,这两类极其相似又被划分为两个极端的人,其实都是活在世界上的边缘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乐弦小友就是把这些人看待世界的视角、思考人生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虽是精神病人,但却比正常人更像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们坦诚、纯粹、敢于突破主流价值观,知道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
我们会认为跟疯子无法沟通,甚至听不懂他们想表达的东西,可你想过没有,疯子也有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那么多的疯子也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着。就像我们认为的天才,他们也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着。
谁才是正确的,或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本书中讲的很多疯子眼中的世界,他们天马行空的思想也将引发我们对自己认识世界的思考。
在文中有一个很特殊的案例,乐弦小友见的那个女孩有着一种特异功能。在女孩眼里,人是双重的。
当她模糊地去看人的时候,看到的人就是动物,只有她正式地去看一个人,那个人才是真正的人。
比如她第一次见到乐弦小友的时候,就对着他笑出了声,并且告诉乐弦她第一次看到蜘蛛会说话。
乐弦一再跟她确认,说自己是像蜘蛛,还是在她眼里自己就是蜘蛛。女孩十分坚定地告诉乐弦:他就是蜘蛛。
她能够在乐弦采访或者记录的时候,看见他像蜘蛛一样织网,还能准确描述他是一只拥有什么样特征的蜘蛛。
在她眼中所有人都是一种动物,她的妈妈是一只猫,发脾气的时候整个人竖着耳朵,非常凶;而她的爸爸是一只很大的鱼,说不上是什么鱼,却是在海洋馆里都能看到的那种。
女孩自己就是一只鼹鼠。
经过乐弦的一番观察,他发现,女孩形容的人物,包括她的猫妈妈,鱼爸爸以及她自己的特征就如同她自己说的那样,猫妈妈看似懒懒散散的,实际上却跟猫一样谨慎小心;鱼爸爸平时做事慢斯条理,心态十分年轻,并且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
女孩自己也的确跟鼹鼠一样,看着十分活泼开朗,实际上胆小怕事,一遇到事情就会躲起来。
乐弦觉得十分不可思议,于是他带着女孩去见了自己的朋友。让人诧异的是她所说的每一种动物都是符合朋友们的性格特征。
讲完这个,我们再来说说本书的第二个案例:女孩疯狂模仿别人的行为举止,只是为了看看别人眼里的世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附体?比如灵魂附体,精神附体之类,可能在一些魔幻电视剧里会有体现,但是我们今天说的将会是颠覆我们自身认知的“附体。”
书中说到的一个经常被附体的患者,她在很多年前就开始模仿别人,除了一些生理特征无法做到以外,她的眼神、动作、语气、行为举止,都十分相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身边的朋友,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她说话的声音像个老太太,走路弓着腰,就连生活习惯都变了,你会不会被吓到。
所以,这个被“附体”的女孩被人认为有精神疾病,她的男友离开了她,家人朋友们都觉得她疯了,进而都远离了她。但她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继续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活着,她看到的世界就是这样的。
我们或许觉得她的行为反常,根本就是存在精神问题,可她接下来跟乐弦小友说的这句话,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她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思想的,所以,在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其实是加了自己的主观意识。
这样看来,她说的并没有错,因为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人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而有的人看的却是灰色的,有的人觉得雨是美的,而有的人又会觉得雨让人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