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炮兵的战后保养和辎重比一般兵马更麻烦,依功劳和苦劳,他们得到的封赏也多一些。其它部队虽然酸,可也不能说不公平。
这回打仗,将士们的功劳都没有被文官的截流,人人都觉满意,对皇帝、皇后都心存感激。
本朝也有这样的前例:将士拼尽血打了胜仗,文官去谈判出结果,然后文官回京就把功劳都揽到自己的谈判上面而忽略了将士用命,似乎武人不用力,文官两片唇就能定边一样。
文臣苏沅、王甫、吕化等也皆有升赏,苏沅加封太师,王甫升任参知政事,吕化领兵部尚书衔,余下文臣监军官升一到两级。
文武高呼万岁谢恩,而赵玮忽说:“皇后贤惠,一谏与民休养生息,二谏节俭财政开支,减轻百姓负担。所以朕就决定了,真宗爷时期定下给北朝岁供,朕就不给了。”
书颖坐到了前朝来听政,又见自己提拔的人都有实权,本来还挺满意的。
这时忽听皇帝轻飘飘来这一句,不由得转过头:“皇上,你做军政大事的决定,关臣妾什么事?”
这里是紫宸大殿,不是西北,书颖并不乱说话让皇帝和百官对她产生大的意见,她没有想过现在来当焦点。
赵玮觉得无法离开书颖,无法太过防卫外戚,那就在一帮书颖亲近的能臣面前加强自己的存在感,显示自己也一样有主意,一样恩怨赏罚分明,一样不软弱。
趁叶家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他得加强自己的人设。书颖亲近的相关文武能臣,就不会反对他,反而能一定程度的制衡叶家和书颖。因为论起抢占道义和政治的制高点,他才是最有优势的。
只要他来占住制高点,下面的能将能臣会想:皇上也能赏识我,也能给我舞台,我效忠皇上不是更加天经地义吗?
赵玮道:“反正朕决定与民生息,不会送钱给北朝,他们若不满而有所行动,诸卿有何对策?”
枢密使韩平道:“皇上,这必得加强北疆边塞防御,增兵北疆,提前准备粮饷。”
赵玮轻轻嗯了一声:“其他人还有什么对策?”
书林出列:“启禀皇上,微臣愿去戍边。如有必要,可以和北朝打一场可控范围内的仗,只要胜了,就不用给钱。如果想要向北朝讨回从前的……借款,就再打一场胜仗。”
赵玮听到书林的话,不由得歪了歪身子,一手支在龙椅左侧,凤目闪着精芒,笑道:“借款?呵呵,有意思。”
书林进一步道:“皇上,从前的岁供,都是我朝百姓所出民脂民膏,真宗爷和先帝爷时期,朝廷怜北朝苦寒,这才恩典借款。希望他们有借款可以度过难关,免得穷山恶水出刁民来骚扰我朝。”
柳非青站着武官靠近门口的位置,他素知道大师兄和大师姐的“死不亏钱”的性子,出列附和:“启禀皇上,所谓江湖救急不救穷。我朝都借钱给他们这么多年了,北朝还是不太有钱的样子,我朝总不能再投钱给这无底洞了。
皇上既然要休养生息,第一步当然是不再借款,第二步是讨回借款。从真宗爷开始到现在,已借款了62年,共借出银700万两(其中几年前有增供,这个时期的银极贵),绢1240万匹。讨回借款,我朝财政有所盈余,可让天下减税,与民休养生息。”
赵玮轻轻一笑:“柳师弟的算数是越来越好了,可是让他们还钱哪有那么容易?”
赵玮也曾拜入柳叶派,这如今在江湖上还是个传奇,朝中大臣也都知道。赵玮是后柳非青入门的,原来是小师弟,但是他随书颖居长也行,柳非青绝不会有意见。
柳非青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等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皇上是英明仁君,既有与民休养生息之念,我等自当拼死效力!”
与柳非青相熟的西北来的刚受封赏的官员附和道:“臣等愿拼死效力!”
赵玮点头道:“好!王甫,你是状元之才,就为朕草拟一份给国书,就说朕要与民生息,朝廷也没有余粮,以后就不借款给他们了。从前借他们的钱,看看他们今年能不能给本朝还上一点。”
王甫:“……微臣遵旨。”
赵玮看看柳非青:“柳师弟,这大半年来,军械厂还造出了一些武器,你既然升任昭果校尉,帐下武官都有晋升,相应扩编,在禁军中挑选人手,加强培训和拉练。”
柳非青叩首:“微臣遵旨!”
赵玮又道:“明日中秋宫宴,西征功臣也一同来吧。退朝。”
太监高呼:“退朝!”
文武百官齐整退到两旁作揖,让开甬道。
赵玮、书颖相继起身,赵玮朝她伸出手,两人携手下了高阶,出了紫宸大殿。白承奕远远看着两人,此刻终于明白他和书颖不可能,她和皇帝更相配。
赵玮和书颖回了离得近的帝王寝宫福宁宫更衣,换上常服。书颖就像是很开心一样蹦到赵玮面前:“皇上,我都差点忘了,这西北的功臣人人都有封赏,为何我什么都没有?”
赵玮倒不怪她贪,反而挺喜欢她这样的,相对她离京之前已经闷坏了,这会儿他觉得有点小别胜新婚的感觉。
“你已是皇后,你还要怎么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