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玉体横陈 > 第113章(第1页)

第113章(第1页)

京城大惧。皇帝赶忙召集官员,引文武一品以上入朱华门,赐酒食,给以纸笔,咨询抗御周兵之策。

群臣异议,有的表示死守,有的劝说逃跑,议论纷纷。

皇帝莫知所从。

冯小怜推举的占卦望气者说:&ldo;夜观天象,当有革易。&rdo;

于是,在大臣高元海、卢思道、李德林等人怂恿下,皇帝就效仿他父皇武成帝故事,禅位给皇太子。

皇太子高恒,乃穆皇后所生,于武平元年六月生于邺城。由此,隆化二年春正月乙亥,皇太子即皇帝位,时年八岁,改元为承光元年2。

大赦。尊皇太后胡氏为太皇太后,尊皇帝为太上皇帝,尊皇后穆氏为太上皇后,尊冯小怜为太妃。

小皇帝即位后,国事根本没有任何起色。

被武成帝毒死的清河王高岳的儿子高劢,一腔忠勇,他给皇帝出主意:&ldo;今之叛者,多是贵臣。至于普通士卒,犹未离心生叛。希望皇帝能下诏,请追五品以上官员家属,置之于三台宫殿之中。然后,号令城内军将官员,战若不捷,则焚烧三台。如此,那些人顾惜妻子家属,必当死战!近来,我们齐军屡败,周贼深有轻我之心。如果背城一决,理必破之!&rdo;

&ldo;太上皇&rdo;对这个建议,模棱两可,不做明白表示。

改元后,广宁王高孝珩被升任为太宰。呼延族、莫多娄敬显、尉相愿等人暗中与他同谋,约定在正月五日发动政变。

他们原本计划如此行事:广宁王在千秋门斩高阿那肱,尉相愿在宫内以禁兵应之,呼延族与莫多娄敬显自游豫园勒兵而出。事成后,拥举广宁王为帝。事成,国事可能还有可为。

结果,高阿那肱当天从别宅骑马顺小路入宫,大事不果。

而后,这事情颇为人知。但大敌在近,宫内宫外,没有人敢对此深加追究。

恐怕事发被杀,广宁王高孝珩上朝时就自告奋勇,要求&ldo;太上皇&rdo;派他出拒西军。

皇帝与左右近臣犹豫。

广宁王痛心疾首,当着皇帝的面,在廷上对我、高阿那肱、韩长鸾等人声泪俱下地表示:&ldo;朝廷不下诏派遣我外出击贼,不就是害怕我高孝珩造反吗?……如果我高孝珩领兵出城,击破宇文邕,我肯定会率兵长驱直杀长安。彼时造反,又与国家何害!以今日之急,为什么还对我如此猜疑!&rdo;

时日迁延,广宁王待在邺城,说不定众人可能拥他生变。我赶忙与高阿那肱、韩长鸾商议,决定委任广宁王高孝珩为沧州刺史,派他率领少量人马外出至州赴任。

他出城后,很快就赶往信都,与任城王高湝合军,共商匡复大计。

领军大将军尉相愿守城来迟。他听说广宁王已经被朝廷派出城后,当众拔出身上佩刀,愤怒斫柱,长叹道:&ldo;大势去矣,知复何言!&rdo;

心惊胆战之余,&ldo;太上皇&rdo;派出军将,率领千余骑侦察周师动静。

这些人刚出滏口,登高阜西望,遥见群乌飞起,就即刻认为是周军旗帜。肝胆俱裂下,他们马上驰逃回邺城。

这些胆小鬼,一直跑至紫陌桥,连头也不敢回。

情势如此,力难回天。

一筹莫展之余,朝中文臣来了精神。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等人,劝&ldo;太上皇&rdo;以外出募兵为由,先逃出邺城这个是非之地。他们还说,国事如若不济,可北投突厥,南投陈国。

冯小怜哀啼连连,她表示,她不喜欢苦寒的北地。

由此,&ldo;太上皇&rdo;就决定南奔陈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