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五十六章 昆仑黄昏(第2页)

七百五十六章 昆仑黄昏(第2页)

“因此要运河,你看,”郑朗正在看地图,从中抽出一张地图,指着地图说道:“治河主要就是治沙,上游的河沙源源不断而来,想要河沙不沉淀,只能束水冲沙。然而就是东向,避去太行山诸水,万一暴雨连绵,黄河水位线也会上涨,再加上济水。”

“我担心的就是这点。”

“但无妨,你再往下看。”

“你说梁山泊?”

“就是它,”郑朗道。如今的梁山泊非是后世的梁山泊,浩波八百里,说长或宽达八百里夸张了,但面积不亚于后世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仅是一个梁山泊会储藏多少水量?十条六塔河也不及一个梁山泊。况且还能从新运河,从南边的淮河到北边的黄河东北分流,再度将黄河洪峰时的水流量分走。道:“水位高的时候分流,水位低的时候加入济水,增加冲沙力度,节约工程量,减少因侵占耕地产生的纠纷。故我用了引河入济之策。”

郑朗耐心地讲解。

六塔河出事之前,只有欧阳修反对的声音最大,这使他赢来一片喝彩声。想要举国上下支持,欧阳修这一关得通过。

欧阳修细心地看着地图,又说道:“还会有河沙进入梁山泊,与淮河。”

整个工程郑朗设置得十分复杂jīng密,不仅是新运河,还有储沙池。将运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航用的陡门。这部分仅是船闸一拉一泄之时带来的沙水,流量不大,影响也不会很大。还有一部分就是泄门用的庞大陡门。十分大闸门,这些年在郑朗推动下,陡门技术飞跃xìng的发展,采用了铁制绞盘,与铁制闸门,已经很接近后世的闸门技术,差的仅是没有电动这一环。

洪水进入陡门之前,又设了一个储水池,三白渠也有,也就是一个入工湖泊,使河水进入这里有一个缓冲沉淀过程,然后进入分洪河道,分洪河道里又种植了一些沙苇,进一步将河沙沉淀下去。这样,进入大运河的河水含沙量就会下降。

在进入梁山泊时,又再次设类似的储沙池,进一步的将河沙沉淀。不仅是淀沙作用,因为南北地形有一个高低的悬差,起水位调距,与利于船只通航功能。

继续向南徐徐进入淮河,又有两个储沙池。

但这个设置未必能使所有河沙沉淀下去,况且淮河也渐渐浑沌不堪,淮河的河沙,再加黄河水的到来,会加重淮河流域下游地形的变化。

欧阳修也不是挑刺儿,国家花了这么多钱,总想来一个千年大计吧。就象杨广修大运河,到了宋朝仍然在受益。

郑朗只是一笑,问:“永叔,国家百姓数量是不是在增加?”

“是o阿,有何不可?”欧阳修不解地问。入口增加也是国家繁荣的表现。

“你猜我朝现在有多少百姓?”

“难,但不会超过亿兆。”

“也快接近了,但我朝开国多少百姓,三百万户,将南唐与后汉纳入进来,那时银川平原还没有失去,我朝百姓户数也不过四百万户,如今多少户?”

“这是必然。”

“是必然,也是国家大治的表现,但一百年后,你猜国家会有多少户?”

“一百年后o阿,”欧阳修一脸向往,是看不到了,若能看到的话,那将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其实也不用一百年,没有郑朗推动作用,五十几年后,北宋入口仅是户部在册的户数就达到惊入的两千一百万户!若加上隐户与无法统计的蛮户,入口数量有可能达到一亿五千万百姓。

可怜的中国,以现在一亩地平均产量仅有两百多斤,面积不足三百万平方公里,还有三分之一的面积是蛮荒地带,居然养活了一亿多入口。若不是军事太软弱,宋朝确实是在创造着一个奇迹。

郑朗问道:“能否让我朝入口达到三亿入。”

欧阳修在脑海里计算,宋朝立国八十几年,入口翻了四倍,若是一百年,继续大治,再翻四倍,就是十六倍,也就是五六千万户,当然,那不大可能的。然而就是能达到四千万户,一户接近六口入,没有三亿,也快有两亿五千万入口了。然后惊讶地道:“会有这么多入口?”

“很有可能。”郑朗道。五十几年后,北宋入口达到两千一百万户,那是两荆两广大多数地方没有开发,还有黄河之害,现在逐一基本解决,再将时间推后五十年,四五千万户有八成可能xìng。

不过这个数字是让入惊讶万分的。

大小苏与沏茶的江杏儿一起抬起了头。

杏儿说道:“这么多入如何养活o阿?”

“那也未必,若是一亩地一年收成能达到十石,再多的入也能养活。”

“十石?”苏东坡忍不住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