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九十章 强横(第2页)

七百九十章 强横(第2页)

司马光与吕公著苦笑,郑朗说得对,可谁能做到呢?

能做到的人如今满头白发,睡在病床上了。

但对郑朗最后一句不相信,国家若真能开源到一年收入两亿缗钱,不会出现亏空吧。不信这个邪!郑朗也不想多讲,不信,再过三年,你们就相信了。

当然,不能说韩琦对老百姓多苛刻,相反,对老百姓不薄,可谁不想对老百姓好?关健国家那个大窟窿怎么办?

“那怎么办?”吕公著始终是一个老好人,急切地问。

司马光眼神已经在跳动。

郑朗道:“晦叔,问君实。”

司马光道:“郑公,我没有那么黑暗。”

打趣地话,又向吕公著解释道:“韩公如今风头无俩,郑公兴趣怏怏,就算郑公进入中书,有韩公掣肘,能不能做好事?不如三四年矣。”

倒让他说对了,三四年无论有没有那个黑洞,赵曙必死无疑,赵顼上位,韩琦相位也要到头了。若来一个查账,再点醒一句,问题根源出在何人身上,韩琦彻底到了爪哇岛。司马光说对了,可不是这个意思,是指三四年下来,国家亏空越来越大,最后若亏上一两亿缗钱,问题大条了,韩琦非下去不可。那么谁能来力挽狂澜?

郑朗却说道:“非是如此,乃是制度也。”

没有这个黑洞,大家便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其实想弥补还是很容易的,毕竟郑朗几十年小心的经营,替宋朝打下了一个好底子,不用王安石那么急。关健是郑朗几月前对赵祯说的那番话,好的人君再遇到好的贤臣,国家好了,人君能力稍稍不足,宰辅能力再差一点,国家财政马上就差了。或者再遇到蔡尊那货色,所有老百姓都会悲催。

真正源头还是制度。

中国从来就没有过制度治国,以法治国,皆是以人治国,以人治制度,以人治法。

但改一改,肯定比不改强得多。

想让大家改,就得让大家看啊问题的严重性。

再说深一点,不仅是制度,还有一个道德与想法,如果官员个个能做到俺来做官是为了国家百姓,而不是为了美酒别墅跑车与二奶到七十二奶,还用这么麻烦吗?

然而郑朗心情没有恢复,也不想多说,师徒三人又淡淡地说了一会话,司马光与吕公著离开。

如今蔡襄问了,郑朗也答了,但没有深说,蔡襄魄力不足,官职不足,对经营方面也不大善长。说清楚也没有作用。而且郑朗有心情耐心地解释么。

回啊家中,准备办最后:件事。

让妻子崔娴去济宁观,也就是郑府隔壁赵祯临终前为女儿建的那个道观,又赐其道号为永宁。

道观的名字道号的名字,深深饱含了一种父爱。

自赵祯去世后,赵念奴同样更伤心。

但外人早忘记了她这个长公主的存在。

崔娴去济宁观让赵念奴进宫询问两个人,周氏与冯氏。郑朗帮助她们出宫也出家为道士。但有一个条件,终生不得嫁人。听进来有些残忍,两个小妹妹虽是赵祯的嫔妃,也不过二十岁左右。可在这时代,因她们的身份不得不为。

一旦她们嫁人,那三个小公主就悲催了,郑朗也悲催了。

答应这个条件后,郑朗才能进行帮助。

赵念奴听了崔娴的话后心领神会立即进宫。虽出家为女道士赵曙为了做做表面工作,仍封为长公主越国公主。这一回乃是真正的长公主,皇宫侍卫不敢对她拦阻的。

进了内宫,与周冯二人说了一番话后,回到济宁观,派道宫里的一个老年女道进了郑家,崔娴再次过去,两人谈了一会。第二天郑朗起早到了待漏院。

不上朝而是进待漏院将诸位官员堵住,说一件事。

看到郑朗到来,几乎所有大臣肃然起敬地站起。

赵曙在闹韩琦在后面扑火,然无论他怎么扑,外面还是有些传闻的,有一些大臣心中隐隐有些不满。就算默视权利的丑陋性,最少你也不能替国家挑选一个病痨鬼上位吧。

不过没有人带头,富弼似乎倒能带起头,才回来,而且他原来位居韩琦班上时就不是韩琦对手,此时位于韩琦班下,更不用说了,因此对他抱着的希望不大。

郑朗出来了,让许多大臣看到曙光。

至少不能让皇上再闹下去,成了什么。

看着郑朗的满头白发,他们看到的不是头发,乃是忠诚,乃是道德,乃是圣贤。

郑朗是不想出山,此时若出山,能有一大半大臣倒戈,另起灶台。

富弼看着好朋友,心中也有些惨然,挽着郑朗的手说道:“行知,先帝驾崩,我也感到很惋惜,可人去不能复生,国家还有许多困难,需要行知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