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93:开局退婚迎娶白富美 > 第2238章 挺大岁数了怎么不会说话(第1页)

第2238章 挺大岁数了怎么不会说话(第1页)

方大海指节不自觉收紧,他下意识用拇指摩挲着杯沿,目光最后定格在关部那张略显严肃的脸上。沉默几秒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试探的意味:“爸,您的意思是……想让我转去经侦?”

方大海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关部的脸,试图从对方细微的表情变化中捕捉更多信息。他心底隐约升腾起一丝紧张——经侦不同于传统的刑侦,接触的案件类型更广,而且往往牵扯到复杂的经济利益,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全新的挑战。

听到方大海的疑问,关部并未立刻回应,只是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杯,这细微的动作让方大海攥着茶杯的手又紧了三分,掌心甚至渗出了些许汗意。

此刻,坐在一旁的陈阳将两人的互动尽收眼底,结合关部方才的停顿和方大海的反应,他脑中灵光一闪,瞬间明白了关部的意图,关部希望方大海能转型,专注于经济犯罪侦查。

想到这里,陈阳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回忆了起来,上一世刑侦和经侦是什么时候分开的。

方大海还在等待关部的答复,手中的茶杯微微倾斜,茶水在杯中荡起细小的波纹,关部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不错,现在形势变了。”

方大海心头一沉,手中的茶杯险些脱手。他下意识地咬了咬嘴唇,喉结上下滚动,脑海中迅速盘算着转岗的可能性。

陈阳回想起自己对公安系统改革的了解,在1996年之前的那些年里,刑侦和经侦确实是混在一起的,没有明确的分工界限,凡是涉及经济方面的案件,统统都是由刑警队负责。

自从国家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各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就是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案件的复杂程度和专业性也越来越高。

直到1996年,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公安系统终于下定决心进行重大改革,刑侦和经侦正式宣布分开,率先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的是京城公安局。

他们将原本隶属于刑警大队的经侦科彻底独立出来,重新组建成立了专门的经侦大队,从此专门负责各类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这一改革举措效果显著,到了1998年的时候,几乎全国各大城市的公安局都纷纷效仿,经侦和刑侦完全分开了。

起初那些从刑侦转岗到经侦的老手们,心里多少都有些嘀咕——这玩意儿,侦查审讯在行,经济账本那可是两眼一抹黑啊!转岗头几个月,啥案子都跟钱沾边儿,从票证到合同,从股票到期货,听着那些专业名词就头疼。他们心里犯嘀咕:这经侦,咋比刑侦还复杂呢?

刑侦转经侦这些人,不少人头一回接触到“三角债”这种新鲜玩意儿,差点被绕晕;碰上个走私案,对着堆小山一样的单据,眼睛都快瞅瞎了。可硬是凭着刑侦那股子钻劲儿,一笔笔查,一条条捋,愣是把复杂的案情给理清楚了。

到了后来,出现了非法集资案,光账本就摞了小半间屋子,他们熬了三天三夜,眼睛熬红了,胡子拉碴了,终于揪出了幕后黑手。破案的瞬间,那成就感,比抓了个连环杀人犯还带劲!

慢慢地,这些老刑偵们发现,这经侦虽门道多,但破起来那叫一个爽。不像以前,成天追着逃犯满山遍野跑,动不动就在荒郊野外蹲点,风餐露宿的,线索还断断续续,心焦啊!这边跑断腿抓人,那边还要担心埋伏设套,稍不留神就得栽进去,就连最头疼的办案经费都不紧张了。

就这么着,原先那些一脸懵逼转岗的老刑侦,一个接一个地尝到了甜头。破了几个大案子后,名声出去了,级别也跟着上去了,不少人都混成了队长、科长,甚至更高的位置。

这对比一摆出来,老油子们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瞧瞧这经侦,虽说费脑子,但哪像刑侦那么苦哈哈?就比如:方大海整天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追逃犯追得鞋都跑飞了,这边呢?坐办公室,吹着风扇、空调,喝着汽水、咖啡,研究研究经济案卷,时不时还能去京沪粤深大城市公费旅游一圈。

侦和刑侦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陈阳看着方大海,心想这小子要是知道经侦的好处,估计做梦都会笑醒。

刑侦就像方大海现在这样,今天追个抢劫犯满街跑,明天又要去偏远山区抓个杀人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都在路上颠簸。那种日子,说是居无定所一点都不夸张,经常是在火车上啃着冷馒头,或者在破旧的招待所里将就一夜。

最要命的是,刑侦办案就像打游击战,这顿饭不知道下顿在哪儿吃,有时候为了蹲守一个嫌疑人,饿得前胸贴后背也是常事。身体上的疲惫倒还能忍,关键是精神上的压力,每天面对的都是杀人放火、强奸抢劫这些最黑暗的人性,时间长了,整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会受影响,不少老刑警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而经侦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那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

经侦办案出差,去的都是京城、沪上、羊城、深城这些一线大城市,住的是酒店,吃的是餐厅,说是办案,其实更像是公费旅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