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河发表意见。
他住在大杂院,不是四合院,也有管事大爷,可没易中海那么多事。
三人聊天的时候,王院长来了。
“我听说暖棚建好了,我来参观一下。”
王院长笑着说。
“我带你去参观!”
万平安点头。
参观完了,王院长很感慨,这么大规模的暖棚,他还是第一次见。
农科院要投资,绝对能投资得起。
问题是农科院项目太多了,资金又是有限的,分散到每一个项目上,资金就不那么富裕了。
每一分钱都要花到实处。
王院长和万平安说过,就算上面拨下来再多的钱,也不可能满足所有项目,只能优中选优。
就算再多拨十倍的款,也是如此,也不可能满足所有项目的需求!
“等冬天来了,我等你的好消息!”
“要是冬天的种植成本真降下来了,你建设的暖棚,将会成为标准,推广到北方寒冷地区!”
“你就又立了一个大功!”
王院长感慨。
黄金水稻的推广,一旦成功,首功当然是万平安的,谁也抢不走!
暖棚的功劳,没有黄金水稻大,可也非常大!
足够实现阶级跨越!
至少连跨三阶!
送走王院长,万平安回四合院。
到院门口,看到门神闫富贵有点没精神。
什么情况?
出什么事了?
紧接着他想起来了。
明天是休息日,是易中海他们去六亩地劳动改造的日子。
三个大爷加上贾张氏,要干一天的农活。
闫福贵是一名老师,不是干体力活的,要干一天的体力活,恐怕能把他累散架了!
易中海和刘海中情况好点。
他们一个是钳工,一个是锻工,都是干体力活的,他们去干农活,无非是换一种形式体力劳动。
最惨的肯定是贾张氏!
她嫁入贾家,就没干过活,一直以来好吃懒做。
对她而言,在家里扫个地就算干活了。
让她干一天农活,岂不是要她的命?
闫福贵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