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特质能够打动自己,是勇敢无畏,还是聪明机智?
以此为基础来塑造人物,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自嗨。
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而忽略了读者的感受。
同时,也要关注人设的时效性,一些过时的人设尽量避免使用。
比如曾经流行的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的套路,现在很多读者已经审美疲劳,使用这样的人设可能会让作品显得陈旧。
通过在某一段剧情中设置人物性格或行为的反差,是最简单且有效的让人物立体起来的方法。
比如塑造一个原本吊儿郎当、不拘小节的人物形象,平时他总是嘻嘻哈哈,对什么都不在乎。
但在关键剧情时,比如主角遇到生命危险,他突然展现出有担当、负责任的一面,挺身而出保护主角。
这样的转变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读者心中炸开,使人物瞬间变得鲜活立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像《仙剑奇侠传三》里的景天,平时是个贪财好色、油嘴滑舌的小混混,但在面对邪剑仙的威胁时,他勇敢地承担起拯救苍生的重任,这种反差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
特别是在都市题材的创作中,人物具有明显的缺点会让其更加贴近现实,显得更加立体。
这里所说的缺点不是那种读者普遍能接受的小缺点,如吃货、路痴等,这些很多时候可能被视为人物的可爱之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缺点。
人物的缺点应该是能够对其性格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比如性格上的自私、冲动,或者是行为习惯上的不良嗜好等。
如果一个人物只有优点,并且一心只为男主服务而没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那么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很漂浮,缺乏真实感。
就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她虚荣、爱面子,但这些缺点也让她更加真实,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在人物塑造过程中,标签化是一种有效的手法。
通过不断地重复人物的某个特定标签,如“高冷”“热情”“善良”等,能够让读者逐渐接受并记住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一个角色总是面无表情,说话简洁,我们就可以给他贴上“高冷”的标签,在后续的描写中不断强化这个标签,让读者一看到他就想到“高冷”。
对于新人作者来说,如果在人物弧光的塑造上存在困难,脸谱化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式。
虽然脸谱化可能会使人物形象相对单一,但在初期创作中,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比如把一个角色塑造成典型的“反派”,心狠手辣、不择手段。
这样读者一眼就能认出他的身份,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冲突。
第三,写作迷茫期及应对方法:突破困境,迎接曙光。
在写作生涯中,第一本书就取得万订成绩的作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作者都会经历迷茫期。
即使第一本书成绩相对顺利,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困惑。
比如开新书时,可能会遇到创作瓶颈,前期写作过程会非常痛苦,花费的时间可能是以往创作的两倍甚至三倍。
这时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找不到方向。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依靠自己慢慢熬过去。
在煎熬的过程中,可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顿悟,找到突破的方向。
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最终在某个瞬间找到了合适的灯丝材料。
同时,多与读者互动也很重要。
读者的认可就像一束光,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看到作品成绩的逐步提升,会自然而然地增强信心。
对于纯新人作者,编辑建议第一本书要多练笔,不要轻易切书。
如果只是写了几万字就放弃,可能只会学会写一个开头,容易偏向噱头文,后续发展会更加迷茫。
就像盖房子,只打好地基就停工,房子永远也盖不起来。
只有坚持写下去,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