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很满意容佩在她落魄时还是忠心耿耿,等容佩磕完了头,便拉她到了僻静处切切吩咐:“皇上南巡是为了体察民意,怎能闹出如此艳事让臣下和百姓耻笑。”(台词引用自原作)
容佩一番表忠,只想求一求如懿看能不能给她换个轻省点的地方,毕竟她是为了替如懿给马匹下毒才被发落的,如今听如懿这声口,却又是要和皇上死磕。
这些年只要如懿和皇帝杠上,容佩就免不了要吃苦头,她心下已经怕了,忙道:“这种事,民间议论归议论,只要官员们没上折子进谏,没闹到台面上来,那都只能当是传闻,不能当真。”
她以为自己“不要闹到台面上”的暗示已经够明显,没想到如懿问:“言官们为什么不劝谏阻止?”
说罢自顾自道:“也是,皇上这些年以武功治天下,四夷臣服。皇上更是志得意满,谁还能劝谏。”(台词引用自原剧)
她颇有气势地一甩手:“炩贵妃为搏皇上欢心,若连皇上圣誉都不顾了,也实在是下作。皇上其身不正才会受其魅惑,这些年,皇上怎么成了这样?”(引用自原剧容佩和如懿台词)
说着便自顾自离开,容佩只得跟在她身后。
这一晚,如懿由容佩伺候着,一一簪上沉甸甸的金嵌宝插梳、点翠云纹簪、金蔓枝攒心紫莹玉珠花、掐金象牙骨扇钗,最后是一支温腻厚润的白玉凤凰,尾羽上垂落一串串青玉碎和红宝石粒子。(描写引用自原作)
这一套首饰,是从青樱那儿“拿”的。青樱这些年得了皇上诸多赏赐,但她平日里除了通太嫔的遗物几乎不戴其他的,那些御赐珠宝都收在一个匣子里。这回南巡,她担心皇上哪天问起来,不戴显得不恭敬,于是把那一匣首饰都带上了。
她又精心描摹起了脂粉——自然,脂粉也是青樱那儿“拿”的,青樱身子弱,要是不上妆,一张脸连同嘴唇都苍白无一丝血色,所以胭脂水粉总是备齐的。她画的是皇帝最喜欢的杨柳细眉,只因他爱着江南的柳色新新,朝思暮念。腮上的胭脂施得极轻薄,先敷上白色的茉莉粉,再蘸上蔷薇花的胭脂,染了淡淡绯红的飞霞妆,晕浓化开,如桃花始芳。(描写引用自原作)
她装扮完毕,冷着脸走到岸边,只见傅恒、福隆安父子俩就在岸边站着,而御船停在湖中,里头隐隐传来丝竹喧闹之声。
如懿硬邦邦地让人撑了小舟来,周围无人动作,福隆安看向傅恒。
傅恒道:“宫女去伺候皇上,天经地义,送她去。”
他目送如懿上了小舟,眸色一冷。
眼看如懿的小舟靠近,在御船值守的侍卫早得了皇帝吩咐,无人拦阻,任她上了御船。
如懿一上船,便听得耳边曼妙歌声,还有女子的欢声笑语,而且,人数不少。甚至,其中还有炩贵妃的声音。
茜纱窗后影影绰绰,依稀可见一个身影,扭动着身躯贴在一个人身上。
她立刻循声而去,方行至船阁中,浓郁的脂粉香气扑面而来,一阵阵甜腻香气将她砸得晕头转向,半晌才定睛看清了眼前的景象。
只见两名歌姬一面拨动琴弦,一面曼声吟唱,当中一名舞姬一身粉红绣花轻纱舞裙,露出雪白轻绵香肌,如西湖边上的蘸水桃花,倚在身着黑地暗纹箭袖的敖登身上。
没错,如懿看见的,不是她想象中的香艳场景,而是二福晋敖登、六福晋西林觉罗氏、和敬公主璟瑟、和安公主璟泰、和宁公主璟馥、和嘉公主璟妍、和静公主璟玥、晗襄公主香见,以及,坐在主座上的,炩贵妃魏嬿婉。
桌上是江南的名菜,不过为了照顾香见的忌口,菜色多是西湖醋鲤鱼、龙井虾仁、叫花鸡、干炸响铃、笋干老鸭煲、白烧藏书羊肉之类,还有一大盆山鸡鱼圆汤。
香见信奉神教,滴酒不沾,璟妍、璟玥的年纪也不便饮酒,所以几人杯中都是玫瑰清露兑了蜂蜜调成的甜酿,这就是甜腻气味的由来了。
只是皇室女眷一同宴饮,叫人过来歌舞助兴罢了,甚至没有饮酒,任谁来都挑不出错处。
如懿一进来,众人的欢笑声立刻停住。
那三名女子也停下了,有些讪讪地看向她。
少顷,璟瑟冷笑一声,傲然道:“不长眼的奴才,主子们的筵席,你也乱闯,看在你伺候皇阿玛的份上,你现在出去,本公主就不处置了。后面那个怎么回事,看衣裳是辛者库的,怎么跑这儿来了?”
敖登朝三名女子摆摆手:“没事,你们接着奏乐接着舞。”
那舞女软绵绵靠在敖登肩上,似乎是因害怕而瑟缩着:“福晋,这两位老嬷嬷是谁呀,要吃人似的。”
敖登道:“两个奴才罢了。”
那舞女一脸天真:“宫里伺候久的嬷嬷也会坏规矩吗?”
敖登道:“你不懂,这是大清开国以来唯一一个从潜邸侧福晋混到官女子的天字号第一老不修,什么规矩,那是约束要脸的人的,关她这没脸没皮的什么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璟玥养气功夫差些,闻言顿时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