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在那个地方出现,李承乾可不信是什么海上演练。
整个甘露殿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
“既然已经开战了,高句丽和百济都派兵了,我们要不要增派兵力?”
“十万海军都派出去了,哪还有兵力可派?”
“是啊,大唐的战船都派出去了,如今就算有兵,可也没有战船啊。”
。。。。。。
听着大臣们不乐观的话,李世民脸色铁青。
难道他英明了一辈子,这十万海军要葬送在海外?
李承乾却很淡定,看完了战报之后,放在了龙案之上。
这一举动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太子,出兵倭国是你一力主张的,如今说说该如何?”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摊了摊手道:“儿臣以为,联盟国已经投票通过了战事,高句丽和百济还要派兵,这明显是不给大唐这个面子。”
“不给大唐面子,那就打到他们给面子。”
说着,李承乾走到了最大的舆图面前,指着高句丽的位置道:“儿臣建议,派兵马前往辽东。”
“太子殿下万万不可啊。”还不等李世民开口,房玄龄便立马跳出来道:“如今大唐已经和倭国开战,若是再与高句丽开战的话,那吐谷浑和吐蕃又该如何应对?”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大唐如今需要休养生息,倭国这场仗本可避免,如今已经事态严重,臣认为还是以议和为主啊。”
房玄龄的建议,大部分人都认同。
刚经历过突厥大战,不管是百姓或者是军士,都应该再休养休养。
而且大唐如今还没到能够支撑多线作战的补给。
李世民一言不的蹙眉,可内心也是倾向于房玄龄的计策。
若他是将军,自然明白围魏救赵的办法,肯定会选择派兵去高句丽。
可他是皇帝,不止要管天下兵马,还要管天下百姓。
汉武帝的教训历历在目,不能盲目用兵。
李承乾却撇了撇嘴道:“孤还没讲计划说完,你们切勿着急。”
在场人一愣,纷纷都闭上嘴,看向李承乾,等着接下来的计划。
又指了指辽东这片位置,李承乾解释道:“派兵并不是和高句丽开战,而是骚扰。”
“高句丽兵马算是领邦之内强盛的,何况还有鞑靼和韦室、百济联盟,进攻肯定是需要大部分兵力,但骚扰就不同了。”
“如今派兵前去,到达高句丽之时,正好是高句丽粮食成熟的季节。”
“只需要派几个小分队,去阻止高句丽百姓收割稻田,高句丽来年必定粮食欠收,在粮食不足的情况下,他又如何支撑远距离作战?”
“妙啊。”杜如晦眼前一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