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682章 一日产万斤铁(第1页)

第682章 一日产万斤铁(第1页)

出海令的实施,少了很多胡商。

因为大部分胡商都在逃避赋税,想方设法的逃税漏税。

可没有了出海令,他们的货物也就不能进入港口,加之大唐的商贾不断有船只出海,很多胡商灵敏的嗅到了危险。

从前只有他们来大唐,如今大唐的商贾都能出去了,也就是说明他们的利润会极大的缩减。

李承乾要的也就是这样的效果。

虽然很多商贾都用行动支持了出海令这一项措施,在江南的造船厂订单满天飞。

因为只有江南造船厂如今能够造出远洋出海的大型船只。

也就是如今的战船改版。

世家和勋贵们依旧是观望,主要他们并未现李承乾派人出海,只是鼓动他们出海。

小心谨慎的他们,自然是不会去做这个出头鸟。

金秋十月。

长安城的天气也是越来越冷了。

可在冷的天气,抵挡不住好消息的热情。

倭国战败,在李靖带领下的大唐海军,连续拿下倭国数十座城池。

无奈的倭国只能请求使臣来求和。

而辽东战线,在柴绍的不断袭扰下,高句丽的粮食收成只有以往的三分之二。

减少了三分之一的粮食,高句丽自然是不可能在组织远距离的支援。

李承乾对这个消息十分满意,其实这还是李治当初想出来的,他只是照搬罢了。

最后一次李世民领兵征伐高句丽并未取得成功,但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就差一点点就能够打到平壤城,可天气等各种因素,李世民不得不退兵,但也给李治争取了几十年的时间。

李治就是利用年年破坏高句丽粮食的策略,花费了十数载的时间,削弱了高句丽的实力。

如今不需要李世民出兵,有雷霆炮的震慑,只需要去袭扰即可。

高句丽也不敢来攻打辽东。

粮食收成略减,高句丽又不敢攻打大唐,无奈高句丽使臣渊盖苏文只能到联盟国上抗议。

希望能够得到盟友的支持。

奈何他们没看清楚联盟国的形势,哪怕是韦室、鞑靼都没有支持高句丽。

因为以往他们缺少粮食了,第一时间找的是高句丽,能够采买。

可如今高句丽自身难保,李承乾便见缝插针,大唐成为了韦室和鞑靼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支持高句丽在联盟国上讨伐大唐。

吐谷浑和吐蕃更加不用说了,七万大军陈兵边境,几次小的突袭,吐谷浑损失惨重,哪怕只是劫掠一些村庄,都遭到了大唐将士的猛烈反击。

抢的粮食和填进去的人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几次三番动作下,吐谷浑也不会继续做这种亏本的买卖。

而薛延陀。

一个政权还不那么稳的国度,比之前历史上小了三分之一的疆域。

这还是李承乾不计较的情况下,不然薛延陀如今的疆域都没有。

五万大军在突厥维持治安,想要捣乱,也无计可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