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宁五年八月初九巳时
乾阳宫正殿
杨起头戴翼善冠,身着明黄色过肩五爪团龙锦袍,端坐在御案后的宽阔龙椅上,杨起左手边两步外站着身着暗紫色锦袍,
手持白色拂尘的戴权躬身侧立,而再往下,是分为上下两层的御阶,共有九阶阶梯,
再往下看,文武百官左右分立,当然,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资格朝的,有资格上朝的都是正五品以上官员。
戴权一甩拂尘,高声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戴权话音刚落,就见左边文官班列里,走出一人,这人身着红色官服,手持白色玉简,对着杨起躬身行礼,“启禀陛下,臣有奏!”
杨起定睛一看,原来是礼部左侍郎曲辉,心里虽然奇怪,但还是想听听具体有什么事,“奏!”
曲辉向前迈了两步,微微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坚定与忧虑。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却又不失恭敬地说道:“陛下,臣近日忧心于天下百姓之教育。
如今我大秦虽国泰民安,然普通百姓大多不能读书识字,致使民智未开。
长此以往,于国家之长远发展不利。
臣以为,当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分男女,在各地增设私塾及学院,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皆能有读书识字之机会。”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那嗡嗡的声音如同夏日里的蜂群。
杨起坐在龙椅上,眉头微微一皱,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一圈,示意众人安静。
他看着曲辉,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说道:“曲爱卿,你所言之事,关乎国之根本。但此事牵扯甚广,你且详细说说,如何实施?”
曲辉连忙躬身,说道:“陛下,可先于各州县设立学官,负责统筹规划私塾与学院之建设。
根据不同地区之人口数量与需求,合理布局。
对于师资,可从各地选拔有学识之人,给予一定之俸禄。
同时,编写统一之教材,教授经史子集、算术、农桑等知识。
如此,可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系统之教育。”
这时,右班文官队列中,白发苍苍、历来都是食古不化的徐御史站了出来。他双手抱臂,眼神中满是不屑,冷哼一声道:“曲大人,你这想法真是荒谬至极!自古男女有别,尊卑有序。
让女子与男子同堂读书,成何体统?这是违背祖宗之法的行为,会乱了纲常伦理。
而且普通百姓只需耕种劳作,读书识字对他们并无大用,若让他们分心读书,反倒会影响农桑之事。”
曲辉眉头一紧,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挺直了身子,反驳道:“徐大人此言差矣!如今时代变迁,女子亦有聪慧之人,若能接受教育,亦可成为国家之栋梁。
况且,读书识字并非会耽误农桑之事,反而可让百姓知晓更多之农桑知识,提高生产效率。
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也应与时俱进,方能让国家不断发展。”
徐御史气得吹胡子瞪眼,他向前跨了一步,手指着曲辉,声音提高了八度:“你这是离经叛道!祖宗之法不可废,若依你所言,天下岂不乱了套?
你这是为了一己之名,不顾国家之安危。”
曲辉毫不畏惧,他目光坚定地看着御史,说道:“我曲辉一心只为国家之繁荣,百姓之福祉。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国家如何进步?
徐御史若只知死守祖宗之法,而不考虑实际情况,才是真正之不顾国家安危,奉劝徐大人,莫要食古不化!!免得害人害己!”
曲辉说完,拂袖转身,不看徐御史那张愤怒的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