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有今天,全靠太后在一帮子陕西官员中,特旨简拔,让他从一位督粮官,逐步升为延绥巡抚乃至西北三边总督,对他有知遇之恩。
张蔷收到礼物,在天子召见洪承畴的时候,特意到乾清宫接见了他,她也想见见这位在原本历史上,晚节不保的悲情名臣。
却是一个精瘦的南方人,不到五十岁,黑瘦的脸膛还带着西北的风霜,崭新的二品官服穿在身上松松垮垮,哪里有一点“洪剃头”的样子?
“哀家收到洪爱卿的礼物了,”张蔷问,“甘肃的黄芪、宁夏的枸杞、戈壁沙漠上的肉苁蓉,都是道地药材,当地的官店,有没有收购百姓们采挖的这几样特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承畴心下感动,不愧是秉国太后,哪怕退居慈庆宫了,心里念着的,始终是百姓,他起身拱手道:“回太后,官店是有收的,百姓们采收到的药材,可以到官店换银钱,也可以直接换粮食,只是近年来旱情严重,药材产量减少,品项也不好,百姓的口粮,主要还是靠以工代赈换来……”
太后说:“西北地广人稀,加上往辽东转移了近两百万人口,又有许多人外出做工,修整驿道的工程量实在太大,你们西北的官员,辛苦了!”
洪承畴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只差没有跪下表决心了。
太后收了礼物,赐下了阜财坊一座三进的院子,价值与十几箱珍贵药材相当。
洪承畴算看明白了,太后也不能无功受禄,难怪京官们都不敢收礼。
………………
与此同时,地方大员也开始调动。
陕西巡抚陈奇瑜,升任西北三省总督,兼理青海、西域民族事务,具体地说就是要兼管内附的漠西三部蒙古部族,其管辖的范围,大概是后世的陕甘宁新地区。
三边总督孙传庭,分管漠南、漠北蒙古事务,疆域不比陈奇瑜小。
因修筑防海堤有功,由松江知府升为浙江布政使司参议的方岳贡,升为浙江右布政使,接替孙元化主持远洋捕捞事务。
原福建布政司右参政,因父丧归隐的浙江金华人朱大典,启用为山东巡抚。
辽东布政使杨嗣昌调回中央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唐济世退居二线。
布政使司左参议王嘉禾升任辽东布政使,王嘉禾是王家彦的儿子,当年裕安太后发起开发辽东的号召,京中读书人认为那是个苦寒之地,都畏缩不前,不愿意去。
王家彦将刚中进士两年,还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儿子送到辽东,如今父子同为高官,一时传为佳话。
北山巡抚夏允彝调回中央,任鸿胪寺卿,专门负责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寺少卿侯恂,启用为户部农业司司长,自从三品升到从二品,连升两级,只因太仆寺在济洲岛上的马场,为大明边军提供了充足的马匹,侯恂功不可没。
………………
直到十二年八月,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调动,才算基本完成,新朝新气象,一朝天子一朝臣!
喜欢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