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凤,程慧,程万武。
3人已经到了红旗生产队,坐在陈浩屋前的板凳上。
“来,喝点茶叶。”童倩给几人泡了壶茶水。
几人坐着小板凳,中间是一方桌子,上面除了一壶茶水,还放了些水果。
蜜桔,砂梨,冬枣。
这类水果放在城里也不是常能吃到,可就这么摆在小桌子上,用碗盛着,满满的,都洗干净了。
“这是红旗生产队,是农村?”程万武很迷惑。
这跟他印象中的农村情况完全不一样,农村不该是这样的啊。
开着吉普车,进了生产队后,的确引起不少围观,可村民一个个穿的衣服很干净,很整洁,好些人穿的比他还要好!
他在供销社工作,又是司机,工资很不错。
可这些村民不过守着田地过日子,却穿的比他还要好,这不对啊。
“你这话说笑了,这不是农村,是哪里?这就是红旗生产队,你进来的时候,生产队的路边有个牌子,上面写着红旗生产队几个字,没注意?”童倩说道。
红旗生产队在进来的路口上立了一块牌子,写上了生产队的名字。
这是陈浩和生产队的干部商量的结果,为的是引导过来参观的同志更好的找到入口。
有些人第一次过来,找不到口子,不引导可能就走到别的生产队了,就是引导的不准确,也会在周边打转,却进不来。
引导很重要。
“注意了,就是有点难以置信,这看着跟其它的村子不一样,人精气神更足些,穿的衣服也更好。”程万武说道。
“红旗生产队副业多,生活条件好,这是自然的,你们今天要是不走,就在队里住着,队里有招待所。”童倩说道。
“食堂也有,一天三顿,从早到晚都有饭菜,别的时间点想要吃饭也可以去食堂,跟里头的职工说,让他们炒菜。”
“价格方面也不贵,跟外头饭馆吃差不多的价,甚至还要便宜点。”
食堂的瓜果蔬菜,肉,都是就近采买,不少就是自家生产队生产的,减少中间环节,食堂的饭菜价格不贵,但还是能赚到钱。
“生产队还有招待所?”黄玉凤很惊讶,“食堂也有?怪不得陈浩说让我们到村里吃,不用在县里吃,还真的有地方吃饭。”
“这真是生产队吗?生产队哪有钱搞这些,是不是公社给了钱,还是县里拨了款?”程慧问道。
她人也有些懵了。
好多公社都没有招待所,没有食堂,生产队却搞了招待所,搞了食堂,太难以置信了。
“公社食堂,生产队搞食堂,这事以往也有过,不就是大锅饭那会儿吗?生产队搞食堂,一起吃大锅饭,这早就证明了行不通,红旗生产队这么搞,是不是在开倒车?”程万武说道。
大跃进时期,公社和生产队也搞过食堂,村民家的锅碗瓢盆全部充公,就是碗筷也充公,鸡鸭之类的全部放到一起饲养。
一大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