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结一下,方孝孺的事件共有五个阶段,分别是方孝孺被抓,姚广孝求情,方孝孺拒绝拟旨,之后是和朱棣辩论,最后是诛十族。”
“首先看第一阶段,官方资料有记载,出自明太宗实录。”
“时有执方孝孺来献者,上指宫中烟焰谓孝孺曰:此皆汝辈所为,汝罪何逃?孝孺叩头祈哀,上顾左右曰:勿令遽死。遂收之。丁丑,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
“至于那个《奉天靖难记》我就不提了。”
“下面是第三阶段,也就是天顺时期,《天顺日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文庙即命草诏,乃举声大哭曰:‘将何为辞?’救左右禁其哭,授以笔,即投之地,曰:‘有死而已,诏不可草。’文庙大怒,以凌迟之刑刑之,遂夷其族。”
“说实在的,天顺时期的记载反而更可信,毕竟已经过去三代了,没什么可以隐瞒的了。”
“不过这里还没有出现辩论的事。”
朱媺娖有些不好意思,看来应该好好看看大明历史了。
“至于所谓的诛十族,是在正德时期出现的。”
“文皇既即位,问广孝谁可草诏。广孝以方对,遂召之。数往返,方竟不行,乃强持之入,方被斩表行哭。”
“既至,令视草,大号,不从。”
“强使管,掷去,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曰:‘吾夷尔十族!’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于是尽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为方友者杀之。”
“这段出自《枝山野记》,作者叫做祝枝山。而且这里面记载的并不是方孝孺自己因为嘲讽而说的,而是明成祖单方面给予的处罚。”
“至于姚广孝给方孝孺求情则是出自嘉靖时期的《姜氏秘史》。这里面还第一次出现了明成祖和方孝孺辩论的情节。”
“燕邸南下,姚广孝请曰:‘殿下至京,须全方孝,杀此人则天下读书种子纯矣。’上纳之。”
“既至,建文帝亡去,遂召孝孺问曰:‘我以周公匡成王而来,成王不在,当议所立。’对曰:’殿下既以匡王室而来,成王不在,当立成王之子。’忤旨,因有灭十族等语。上大怒,即收捕其族党,尽诛之。”
“怎么样?故事是不是连起来了。”
二女点头:“连起来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有呢。”
“下面是明熹宗实录。”
“诏恤先臣方孝孺遗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
“这下,方孝孺的事就有了官方背书。”
李丽质一脸懵:“啥情况。”
“很简单,明朝小说家盛行,各种匿名抹黑此起彼伏,谎话说多了,就成真的了。”
“这也导致明末清初时期,这件事没得洗,这就是事实。”
“但这期间相距了两百年,所谓诛十族的记录也仅仅是秘史和野史,而且没有其他任何资料作证。”
“直到乾隆时期,张廷玉修的明史中,诛十族的说法才被剔除。”
“顾左右授笔礼,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独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碟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