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下动荡,百姓惶惶,士子迷茫,皆因正道不彰。自去岁孔氏叛国,对天下文教打击甚大,忠君爱国蒙受阴影,急需斧正。”
“臣请《文报》,可刊载圣贤经义、朝廷教化,使天下人知忠孝节义,明是非善恶。譬如刊印陛下劝学诏书、大儒讲学精要,使士民知朝廷崇文重道,明三纲五常,忠君爱国之大义,人心自安!"
“其二,储育英才,以固国本。”
"科举取士,乃国之根本,然地方士子苦无名师指点,多有皓首穷经而不得其法者,致使国家人才浪费,报国者不得其门。”
“《文报》可刊载科举范文、考官点评、经义解析,使寒门学子亦能窥得门径。长此以往,天下英才尽入彀中,国朝何愁无人可用?"
“其三,录史实以鉴得失。”
"今战事频仍,忠烈事迹若不记载,日久必湮没无闻。《文报》当设忠义录,详记殉国官员、死节士民之事迹,使后人知我大明气节。"
“亦可载通敌叛国者,阐其下作,无君无父,惩前毖后,当为万世唾弃,以为后世之鉴,震慑投机之徒,凝忠君卫国之念。”
“其四,选通舆情,以达天听。”
"地方民情,多有壅塞,《文报》可设士林建言,选刊各地生员、乡绅之议,由仕林投稿,使陛下、朝廷知民间微末,作地方政令监察之辅,如此,地方官员的好恶,可直达天听,不致被层层蒙蔽。"
“其五,彰显文治,以服四夷。”
"建虏虽悍,终究是蛮夷之邦,我大明以教化治国,当以煌煌文章、赫赫典章,使夷狄知中华文明之盛。《文报》可译播域外,令番邦知我天朝文武之盛,心生敬畏,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此,亦可教化周边藩属,使其向天朝靠拢,心生向往,从认知教化夷民,尊天朝,统御万邦,宾服四海。请陛下恩准!”
“啪啪啪。。。”朱慈烺不禁给管绍宁鼓掌称赞,好一个口若悬河,舌如绽莲啊,还真就给他说的妙用无穷,朱慈烺都不得不叹服。
真不知道,管绍宁真是这么认为的,还是急需夺得天下仕子的言路,为文官发声争取渠道,和军方力抗,不过,现在听来,似乎确有大利。
“嗯。。。管学士之言,朕倒也以为然,但其中有些微末之处,朕觉得需要更正,首先,朕以为,文报当以正人心,论学术,兴文教为主。”
“其中不得涉及政务,不得议论朝政,天下仕子辅助监察之荐,朕以为,当入礼部时报,由礼部刊选,文报审核,亦由内阁把关。”
“臣遵旨,陛下明鉴,文报定当不论政务,合乎朝廷法度。”
“嗯,如此,就暂且定论,由礼部刊发《皇明时报》,主政务宣发,翰林院刊发《翰林文报》,主学术、教化宣发,国防部刊发《大明军报》,主教化,正人心。”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喜欢明中祖:朱慈烺请大家收藏:()明中祖: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