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紧紧握住刘伯温的手,那双手的温度正在逐渐消散,但力量却仿佛通过这一握传递到了蓝玉心中:“先生,您放心。末将此生,定以守护大明为己任,绝不让您失望。若是有一日违背今日所言,愿受天谴。”
刘伯温微微摇头,轻声说道:“不必如此发重誓,我信你。日后朝堂之上,或许会有诸多纷争。你切不可卷入无谓的党争之中,要以大局为重。不管是谁主政,目的都是为了大明的繁荣,切不可因一时意气,坏了国家的根基。”
蓝玉神情肃穆地点头:“先生的教诲,末将铭记于心。末将定以国家大局为重,不会被个人恩怨和权力纷争蒙蔽双眼。”
刘伯温缓缓闭上双眼,像是在积蓄最后的力量,过了一会儿,再次睁开,目光变得更加坚定:“蓝将军,最后再嘱托你一件事。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无论何时,都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这江山才能稳固,这才是我们为臣者的根本职责。”
蓝玉用力地点头:“先生放心,末将一定会关心百姓。今后行军打仗也好,在朝堂理政也罢,都会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刘伯温欣慰地笑了,那笑容在苍白的脸上绽放,带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祥和:“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说完,他缓缓闭上双眼,仿佛完成了此生最后的嘱托,终于可以安心地睡去。
蓝玉依旧紧紧握着刘伯温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泪水再次不受控制地涌出。房间里弥漫着沉重的哀伤,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见证着这一场令人动容的告别。
刘伯温的目光转向自己围在床前的子孙们,他们个个满脸悲痛,眼中噙着泪水。他的眼神中满是慈爱与牵挂,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们,我一生坦坦荡荡,无愧于天地。我走之后,你们要相互扶持,和睦相处。为人处世,要秉持忠义,不可贪图荣华富贵,坏了家族的名声。要勤奋读书,努力上进,靠自己的本事安身立命。”
子孙们纷纷点头,哽咽着回应:“父亲(祖父),我们记住了。”
刘伯温又看向朱棣和徐妙云,眼神中带着一丝恳请:“陛下,皇后,老臣去后,望你们多多关照我的子孙。他们还年轻,许多事还需要贵人指引。”
朱棣紧紧握住刘伯温的手,郑重承诺:“恩师放心,您的子孙便是朕的亲人,朕定会好好照顾。无论何时,只要他们有需要,朕必当全力相助。”
徐妙云也连忙说道:“恩师,您安心去吧,我们定会铭记您的恩情,善待您的家人。”
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微弱的呼吸声和众人轻轻的抽泣声。刘伯温的气息愈发微弱,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还想说些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蓝玉见状,急忙凑近,轻声道:“先生,您还有什么吩咐,末将听着呢。”
刘伯温用尽最后的力气,缓缓说道:“蓝将军……日后若有变故……切不可冲动行事……以大局为重……”
蓝玉强忍着泪水,用力点头:“先生,末将明白,末将一定谨记您的话。”
刘伯温的目光再次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像是要把每个人的样子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他的眼神逐渐变得迷离,思绪仿佛飘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还记得当年……与太祖一同起事……那时候的我们……满怀壮志……”刘伯温喃喃自语,声音几近蚊呐。“为了这大明的江山……无数兄弟挥洒热血……”
朱棣凑近倾听,眼中满是悲痛:“恩师,您累了,就好好休息吧……”
刘伯温微微摇头,继续说道:“我这一生……能为大明效力……见证它的兴起与繁荣……死而无憾……只是放心不下你们……”
徐妙云泪流满面,握着刘伯温的手贴在自己脸颊上:“恩师,您安心走好……我们都会好好的……”
突然,刘伯温的眼神有了片刻的清明,他努力坐直了些许身子,声音也略微洪亮了一些:“棣儿,云儿,蓝将军,孩子们……记住,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唯有以民为本,方能长治久安……”
话一说完,他的身体缓缓向后倒下,眼神渐渐失去光芒,手也从朱棣和徐妙云的手中滑落。
“恩师!”朱棣悲痛地呼喊。
“父亲!”子孙们放声大哭。
蓝玉单膝跪地,低头默哀,泪水不受控制地从眼眶中涌出,滴落在地面上。
徐妙云伏在床前,泣不成声:“恩师,您怎么就走了……”
房间里顿时哭声一片,每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一代传奇谋士刘伯温,就此闭上了双眼,带着对世间的牵挂和对大明未来的期许,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智慧与教诲,如同璀璨星辰,将永远照耀着大明的历史长河,留在众人的心中。
许久,朱棣缓缓站起身来,他神色悲痛却又努力保持着镇定,声音低沉地说道:“恩师一生殚精竭虑,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不朽功勋。朕定要为恩师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以告慰恩师在天之灵。”
徐妙云擦了擦眼泪,哽咽着回应:“陛下所言极是,恩师当得起这最高规格的葬礼。”
蓝玉抬起头,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抱拳道:“陛下,刘先生一生磊落,对大明忠心不二。末将愿亲自操办葬礼相关事宜,以表对先生的敬重与缅怀。”
朱棣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无尽的哀伤:“有劳蓝将军了。此次葬礼,务必要办得风风光光,让天下人都知晓刘伯温先生的功绩与品德。”
蓝玉重重地应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这时,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走上前,跪地叩首:“陛下,皇后,蓝将军,家父一生淡薄名利,想必他老人家也不愿太过铺张。葬礼之事,还望能遵照家父生前的喜好和意愿。”
朱棣思索片刻,说道:“刘琏所言有理。朕虽想厚葬恩师,但也应尊重他老人家的遗愿。一切就按先生平日的喜好来安排,务必庄重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