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幅要不要?”
摊主没有急着回答,转头看向了另外一名手里拿着唐卡的顾客。
之前两名顾客交流过、说过话,他们应该是一起的。
“要,不过还是要看价格,贵了我就不要!”
这幅唐卡,画的是“四臂观音”。
“你也要的话,300块钱一幅,两幅600元。”
摊主看了二人一眼,然后说道。
“200吧,一幅200,多了我们不要。”
先前说价的顾客还是坚持之前说过的价格。
说完欲要将唐卡放回地摊。
“行!200就200,只当多交两个朋友!”
见对方不是玩笑,老板便答应了下来。
这种画出来的唐卡,年代近的,画熟悉了,一般会画画的人一天都能画好几幅。
至于装裱,大量制作的话,那个成本也不高。
画画跟纯手工绣不同,绣的话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两人付了钱,拿着唐卡就离开了。
见他们走远,摊主从身后的箱子里面又拿了两幅出来,跟之前的样式、图案基本上差不多。
要是这两幅被人买走,他肯定还会再拿两幅出来。
常顺在地摊上看了一遍,在一个算盘的旁边发现了一块残缺的木质印版。
他把它拿到手里看了起来。
印版只剩下大半,中间部分能看见雕刻的铜钱纹饰,铜钱字为反字,写着“玉皇通宝”。
最下端部分,有三枚连在一起的“玉皇通宝”只剩下了三分之二。
他又往其它地方看了看,上面的字迹同样都是反字。
这类印版,雕刻的字或者图案是反字,印出来才是正常看见的字或者图案。
上面的反字有几个大字他看了下,是“玉皇勒命”、“壹万贯钱”等文字内容。
看来这是一个印钱的模具,印冥币用的。
他又看了看木料,试了试重量,比较重,应该是枣木。
从木头表面的包浆看,它的年份很早,至少民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