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冒姓琅琊 > 第278章 空手套(第2页)

第278章 空手套(第2页)

是什么让一个诚实守信、讲文明、树新风的大好青年,穿越后变成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了?是时代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王扬只好再费口舌:

“朝廷要开蛮路,这是定策!所以我才有机会救你出去!不然你以为我空手套白狼啊!”

“空手套白狼?”

“就是啥都没有还想套别人好处,无本生万利。”

柳憕琢磨了一下,不确定问道:

“朝廷真要开蛮路?”

“早说是真的了。。。。。。”

“不可能啊!朝廷怎么可能同意和蛮部通商?这不是资敌吗?”柳憕还是不敢信。

“没什么不可能的,资敌资得好就能制敌,我写了篇策论,托令兄转交令尊,再由令尊呈给天子,天子已经点头了,先于汶阳部试行通商。”

柳憕愣了几秒钟,然后立即换上一副敬佩叹服的表情:

“阿兄才学显著,谋略超群!此次上达天听,简在帝心,前途不可限量啊!”

还策论呢,嘁,天子能凭你一篇策论就通商?还不是看我爹的面子?不过我爹肯把此策呈上,说明确实有东西,阿兄确实全才。。。。。。呸呸呸!什么阿兄!

唉,天子什么时候能看到我的策论呢?

不过。。。。。。我好像也没有什么策论。。。。。。但这次被囚,所见所闻,颇多心得,等回去之后,写篇《治蛮策》试试看。。。。。。

柳憕虽然演得极尽真诚,但王扬一眼就看出他言不由衷。

不过王扬也不在乎柳憕怎么想。至于简在帝心的事他现在已经没有把握了。之前在庾易那边留了个暗手,想通过打动天子让自己多张保命的底牌,可这么长时间以来,天子一直没什么表示。或许是表示了他不知道?有可能吧,但也不排除自己自作多情了,天子压根就没注意这边。

上达天听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王扬大一的时候曾中二地给某某部“上表”,洋洋洒洒一通论说,建议把“逻辑学”纳入高中基础课程体系之内。之所以说“中二”是因为他一不讲究上表的方式方法,二居然还是用古文写的,三来他当时学识太浅,根本写不到点子上。。。。。最后结果当然是石沉大海。。。。。。

后来他才明白,这种事想要做成,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都不说做成,就是想一纸成功达于案头,那也得谋定后动。所以他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庾易身上。更何况庾易这边他只是猜测,说不定庾易根本就没有和那位说过自己的事。故而他借着柳憕被绑的契机,又献了定蛮策。

一来是给萧宝月挖了个暗坑。如果萧宝月或者萧宝月后面的人居心叵测,想要“盗版”他的想法,或者“盗版”之上,再来个灭口什么的,那这篇策论就可能成为翻盘的一个伏笔。二来此事涉及营救柳憕,并且由柳国公转交,这个渠道比庾易要稳。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天子似乎对他的策论不太在意。尽管柳惔代转柳国公的回复时多有勉励之辞,但王扬却察觉到了天子不以为意的态度。

许是他写得太超前了,不得圣心?又或许帝王心术,不示人以好恶?可能的理由太多,王扬也摸不准。自古文人便有“献赋”的传统,即在正常的进取程序之外,通过天子(有时也不限于天子)进献辞赋,以博得青睐。李白、杜甫、柳宗元、温庭筠,都献过赋,有人献一次即成,有人屡献无果。李商隐曾献文章于京中显达,自己描述等待的忐忑云“进不敢问,退不能解,默默已己,不复咨叹”。王扬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不过也是被拿捏了,体验了一把“悬笔待沽,价不由己”的心情。

这边柳憕听到已得天子首肯,顿时有了底气,兴奋起来:

“阿兄见到诏书了吗?具体怎么说的!”

“没有诏书。”

“额,难道是以荆州刺史府的名义下的牒文?这么做倒是持重,但份量不太够啊——”

“天子的意思是,朝廷晓谕蛮部的官文书不能提到贸易的事,并且得让蛮部先放人,放人之后再主动请求贸易,然后我们才能许可。”

柳憕大惊失色:“这不是空手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