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他明白,总部搬迁至红山镇后。
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将得到空前提升,将成为我军最重要的核心根据地之一。
这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对根据地发展的重大机遇。
红山镇根据地确实非同凡响。
其发展成就在整个我军根据地体系中堪称翘楚。
无论是在经济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还是在群众动员等方面。
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堪称最繁荣的模范根据地。
作为穿越者的林枫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他不仅要加快抗战胜利的步伐,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首先,收复更多失土是他最重要的军事目标。
无论是北方被侵占的大片国土,还是南方的要地。
他都将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谋划收复。
在经济建设方面,林枫也有着清晰的规划。
在日军的严密封锁下,各根据地都面临着严重的物资匮乏。
但红山镇根据地在林枫的领导下,预计半年后就能实现自给自足。
这要归功于他推广的特种小麦种植计划。
不仅在红山镇根据地。
包括平安县城、武夷县城在内的整个特战旅控制区。
都可以开始大规模种植这种高产作物。
可以预见,待到秋收时节。
这些地区必将迎来粮食产量的爆发式增长,为抗战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此外,红山镇根据地的工业建设也取得了显着成就。
各类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特别是"五小工业"(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水泥、小煤炭)发展迅速。
还有其他各类一业生产线逐步完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使得红山镇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模范样板区。
随着我军总部的迁入。
更多军事、政治领导将亲眼目睹红山镇根据地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
这将极大地开阔他们的视野。
无论将来他们去往何处开展工作。
红山镇根据地的发展模式都将成为他们重要的参考。
林枫的第三个重要目标是文化建设。
目前红山镇根据地在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根据地百姓的识字率在此时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
这一成就必将让首长们,还有以后前来视察和学习的人员深感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