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什么动静?”王威脱口而出。
“什么动静?”刘世龙愣了一下,问。
王威知道失言,改口道:
“我的意思是唐公的身体可好?";
”唐公的病是见好了,只是还很虚弱。还有,外面纷传钦使已到太原,唐公派人到城外,却没有接到,心里很不安。王将军可听到什么消息?";";我什么也没有听到,我想,钦使之说,只怕是谣传,要真的来了钦使,还不是要先通知唐公?他是太原的最高长官。“
”唐公也是这么想的。“刘世龙说:”有人说,钦使进了高府。唐公当即就加以驳斥,说,这些都是谣言,不可轻信。他说,国难当头,身为朝廷大臣,必须真诚团结,不能为谣言所动。高将军乃副留守,岂会做出越礼之事?他还把那传言人的舌头割了。“
”果有此事?";
“我亲眼所见。”
王威这下再一次坠人五里云雾之中。李渊啊李渊,你到底是忠是奸,是大忠,还是大奸?真叫人捉摸不透啊!
“刘大人常常出入李府,真的没有看到什么异常的动静?”王威说。
刘世龙做出一副茫然的样子。他眨着眼睛认真地想了好一阵子,说:
“倒是有一件事,说了请王将军不要外传。”“说,尽管说,难道你还不了解我?想要从我的嘴里挖出东西比上天还难!";
刘世龙还是犹豫了一下才说:
”唐公总是在不经意之中,喊叫沓玉的名字,看来,他是有些舍不得这个美人儿啊!";
说着,便哈哈大笑起来。";当初真不应该把她送给高将军啊!“王威也笑了起来。
”是啊,我也这么说。他说,把最心爱的东西送人,才显得心诚。“
”是啊,高将军真艳福不浅。“
”这也是沓玉姑娘的造化啊!";
“那姑娘的确可爱。”
“别说她了,要是让唐公知道了,非把我的嘴撕烂不可。”
他们又闲扯了一通,刘世龙说:
“差一点把正事给忘了。唐公看老天久旱不雨,民不聊生,想为民请命,向苍天求雨,地点就在晋祠。他想请将军及高将军两位副留守大人同去,以诚感天,不知王将军意下如何?";
”果真要祈雨?";
“唐公已从今早开始斋戒,七日后上山。”
王威略一思索,说:
“唐公祈雨,功在黎民,王威哪有不去之理?我也从现在起开始斋戒,以示真诚。”
刘世龙再和王威聊了一会儿。
王威因私下招募了许多家丁,加上招待钦使,手头略紧,便开口向刘世龙借钱,刘世龙满口答应,说,“朋友之间,什么借不借的,我再送一万两银子过来就是了。”刘世龙走后,王威到后院把李渊要到晋祠祈雨的事说了,三个人商量了很久,最后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把李渊除掉。
“圣上洪福,天赐良机。”张公公说:“到时二位将军在四周布下伏兵,我当众亮相宣诏,李渊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插翅难飞!";
谁也不知道张公公的年龄,因为即使是四十岁的太监看起来也像六十岁。这是一张干瘪的老太婆脸,这张脸在发狠的时候,其丑无比,再加上他那不阴不阳的声音,让王威、高君雅感到一阵阵的恶心。然而他们没有办法,他们得挤出笑脸,因为他是钦使。
张公公似乎不想放过任何人,他盯着二位将军的脸,发出一阵让人毛骨悚然的笑声。王、高二人不寒而栗,他们纵声大笑,想用自己的笑声盖过张公公那可怕的笑声。
当晚,刘世龙差人送来一万两银子。
无可奈何的态度,最能激起旁人的同情心。同情心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它居高临下,一旦这种同情心由下而上,便会化为拼死效忠的力量。
李渊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自己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在无形中撒下了一张大网,把他的部下、他的儿子,甚至把那远在江都的皇帝,也都装进了他的里。
现在,他等待的是收网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