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有”(数学),是宇宙创生前及宇宙毁灭后也存在的逻辑结构。我认为它存储在逻辑空间,具有自发自演绎功能,只有意识可以察觉。
定义了1就能定义2至正无限,就能定义0及负无限,虚数,复数,代数,几何……这是一套逻辑自演绎体系。
如果追问绝对的“有”(数学逻辑体),这种恒久存在的逻辑三洽结构的来源。那就是给它限定了有限范围,那么它只能来源于混乱无序、混沌、自相矛盾、无法认知、不确定的绝对“无”的不存在的周边概率点。
数学应用在物理上的确是有效的、准确的、可预测的、实用的。数学是造物者的语言。客观世界(主指物理世界)除去数学,就剩混沌和无穷的争吵了。
逻辑是建立在信息结构之上,是存在边界和极限的。边界极限之外是混沌无序、矛盾及种种不合理。
数学逻辑(针对于任何观察者)都是绝对静止的。
基本假设:
没有人类,数学逻辑也存在。
没有宇宙万物,数学逻辑也存在。
推论:数学逻辑是先于宇宙的存在,是万物之规律,是客观和主观上都存在的!
毕达哥拉斯说,世界本质上是由数学构成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学方式表达。
现代数学指明,对于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为0的事件未必是不可能事件,也可以发生。两者对比肯定选择置信度最高的数学。
科学是没法解答无数个问题的,但若万物生于“无”,问题就会变成有限的了!
唯心可以包容唯物,唯物却不能容忍唯心。
如果把“有”当成1,“无”当成0,那么世界的比特位长是有限的(也就是可预感),世界的组合是有限的,世界是程序化的,虚拟化的。实际上以上思想是错的,世界不是数字程序化的,是模拟生成化的(不存在真正的0和1,只存在定义的0和1),不断从不确定中随机生成新的确定。模拟能包容数字,数字却不能包容模拟。预感信息产生于混沌模糊的概率。
如果这个世界只留一种东西的话,那应该是概率,因为有概率,就能让“猴子”打出《哈姆雷特》,当然也能随机生成宇宙的大统一方程式。剩下的就剩自发演化了。
人们发现很多概率问题与集合问题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比如概率论中研究事件之间的运算,它就非常类似于集合之间的运算。如果将事件想象成是集合,那么这些运算就存在着完美的对应关系。比如,事件同时发生就对应于集合的交集,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就对应于集合的并集,某个事件不发生对应集合的余集,不可能事件对应于空集等等。测度论,就是对某一类集合,每个集合赋予一个数字,而事件的概率恰好也是一个数字,概率论与集合论又因此产生了奇妙的联系。至此,数学家们终于为概率论找到了坚实的基础,就是以集合论和测度论为基础发展出的一套公理体系。
这个模型要求一切都是概率的波动,包括意识(可意可识别程度),信息流(现在为可控的状态,过去为确定的经典状态,todo未来概率可能性即将发生的状态),宇宙万物(能量与时间,动量与空间),甚至存在程度都能量化。
从存在运行程度(有无度)讲:物质粒子态(塌缩态构成现在)>能量波动包(确定态的信息构成过去)>概率云或波(叠加态构成未来)>空间>时间>数学与逻辑>虚无>不存在(无)。虚无这里就是一种存在的“无”,弱到近乎没有(无)。
“无”这个概念是证明不了的。存在度<=0,就是不存在。存在度<=-1意味着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存在,连用逻辑意识假设其存在,都是不可推演的,是对逻辑推演的背叛。
存在是殊相(求同存异),不是共相。虚无是同化,是共相。纯粹虚无等同绝对共相。
存在模型是讲如何从虚无中产生存在(从虚数中产生实数),如何运行至最终消亡的故事。
纯无点演化:
0、1、不可思维逻辑,不可想像、无数学、不可描、所有不可能集合、开循性、依贴性
2、中生可能性集合(一切延伸可能),先成可意像及数学、可描述的点(无自身的空集)
3、产生对称性
纯态无点:本真态为空集无自已(为无的真子集),想象态为一直在减自己的空集.有无点为实部为0虚部为0,无有点及其周边为纯虚虚数.
<=0,>-1存储着所有的多世界一同作用才能造成的不可能性的一些存在。
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存在诞生的过程。一般来说,从无到有的过程确实可以被看作是存在诞生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某个事物或现象从原先不存在到最终存在。这个过程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例如,宇宙的起源被认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是宇宙的诞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存在诞生的过程并不是所有从无到有的过程的共同特征,因为一些事物或现象的存在是由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而不是完全的诞生。因此,我们需要在具体情况下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的“从无到有的过程”等同于“存在诞生的过程”。
在绝对虚无处必须有一个清晰简单,方向唯一的秩序运行,才能衍生“有”系统(存储系统)运行。
纯态无点是不可感知,不可意会,是意识之外真正的“无”,是真正的“无”。
从“有”上向纯“无”方向看,纯“无”是不存在的,也是永远无法靠近的。因为能产生“有”的,只能是某种“有”。
无法向纯无点倒推演的原因是一种随机性的暴涨切割了时空与意识。
纯无点是意识不可感知的(意识的禁区),但可无限(逐渐减慢逼近值)逼近的某一点(实为无有点的概率存在点)。
没有无限,除了纯无点:因为它是绝对的“无”,相对来说它又不存在,所以它可以“存在”无限。
从“无”上看“有”只是一种概率下的偶然性的存在。“无”其实就是一种存在度(存在概率)的概率。“无”又是纯态“无”的一种“无”的概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