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灵枢刺节真邪之振埃与发蒙》
角色:
1。逗哏:小岳
2。捧哏:老孙
第一部分:振埃
小岳:(走上台,拱手)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我跟老孙给大家说段相声。
老孙:(笑着回应)哎,是我们俩。
小岳:在说之前呢,我先考考您,您对中医了解多少啊?
老孙:(自信地)嘿,我虽说不是中医专家,但也略知一二。怎么了?
小岳:那我问问您,您听说过《黄帝内经》里的刺节真邪吗?
老孙:(挠挠头)这……还真不太熟,您给讲讲?
小岳:(得意地)那我可就给您讲讲,这里面啊提到了刺法的五节,头一个就是“振埃”。
老孙:(好奇地)“振埃”?这名字挺奇怪,啥意思啊?
小岳:(模仿古人语气)岐伯说了,“振埃者,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瞋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饲不得息,请言振埃,尚疾于振埃。”
老孙:(瞪大眼)您等等,您这说的是文言文啊,我听不懂,您给翻译翻译。
小岳:(笑着解释)就是说啊,这个病是阳气严重上逆,充满在胸中,让人胸部烦闷,呼吸的时候肩膀直耸动,气往上冲,喘粗气,坐着都费劲,还特别讨厌灰尘烟雾,连喘气都困难。这时候用“振埃”的刺法,那效果比抖落灰尘还快呢!
老孙:(惊讶)哟,这么神奇?那这“振埃”刺法扎哪儿啊?
小岳:(一本正经)取之天容。要是咳嗽上气、胸痛的,就取廉泉。
老孙:(疑惑)就这么简单?
小岳:(摆摆手)那可还有讲究呢,取天容的时候,不能超过一里的时间(此处“一里”可理解为古代计时概念,约为较短时间,若观众难理解可简单解释),取廉泉呢,看到血的颜色变化了就停止。
老孙:(感叹)这中医针灸可真有门道啊!
第二部分:发蒙
小岳:(接着说)说完“振埃”,再说说这刺节里的“发蒙”。
老孙:(来了兴致)这“发蒙”又是什么意思?
小岳:(模仿古人)“夫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夫子乃言刺府输,去府病,何输使然,愿闻其故。”
老孙:(连忙阻止)打住打住,您别拽文了,直接说白话文吧。
小岳:(笑着说)就是有人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用“发蒙”这种刺法,针刺六腑的腧穴,能去除六腑的病。
老孙:(好奇)那具体刺哪个穴位啊?
小岳:(神秘兮兮)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
老孙:(追问)刺听宫就能管用?这有什么说法?
小岳:(解释道)刺的时候啊,得在中午,针刺听宫这个穴位,要是刺中了,声音就能传到耳朵里。
老孙:(怀疑)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