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197章 吕蒙(第2页)

第197章 吕蒙(第2页)

他不再急于在战场上证明自己,而是开始研习兵法。

白天,他跟随老兵学习排兵布阵,夜晚则躲在营帐中,就着微弱的烛光研读《孙子兵法》《吴子》等兵书。

遇到不懂之处,便虚心向军中的文吏请教。

他还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将每日所学所悟记录下来,反复揣摩。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

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成为吕蒙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当周瑜与诸葛亮在战略层面斗智斗勇时,吕蒙在前线展现出卓越的战术素养。

他敏锐地察觉到曹军粮道的薄弱环节,率领精锐部队绕道敌后,截断曹军补给线。

同时,他设计烧毁曹操新建的训练水师的浮桥,迫使曹军退守乌林。

战后论功,吕蒙因"巧破北军"被拜为横野中郎将,获赐黄金五百斤、钱三千万。

真正让吕蒙脱胎换骨的,是周瑜临终前的教诲。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病重,将吕蒙唤至榻前,语重心长地说:"子明勇冠三军,然若不通古今,终不过一勇夫耳。欲成大事,需以智取胜。"

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让吕蒙更加坚定了学习的决心。

此后,他不仅研读兵书,还广泛涉猎经史子集,模仿诸葛亮推演八阵图,甚至学习如何治理地方。

鲁肃初至陆口时,本以"武夫"之见轻看吕蒙。

两人交谈时,鲁肃谈及荆州局势,本以为吕蒙难以提出有价值的见解。

不料,吕蒙不仅对关羽的性格特点、军事部署了如指掌,还提出"外结好关羽,内修政理,待时而动"的战略构想。

鲁肃大为震惊,不禁抚其背叹道:"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谦逊地回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从此,这句话成为千古佳话。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荆州局势风云突变。

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念头以避其锋芒。

然而,在东吴孙权眼中,这正是夺回荆州的绝佳时机。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自刘备借荆州后,孙权便一直耿耿于怀。

吕蒙主动向孙权请命,提出"白衣渡江"的奇袭之计:将战船伪装成商船,精锐士卒藏于舱中,以商贾身份骗过沿江烽火台。

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吕蒙做了周密的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暗中派人收集荆州守军的情报,了解各个烽火台的布防情况;挑选水性好、应变能力强的士卒执行任务;甚至提前与荆州城内的亲吴势力取得联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