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199章 周瑜(第2页)

第199章 周瑜(第2页)

建安十三年,长江两岸战云密布。

周瑜站在柴桑城的点将台上,望着台下三万精锐将士,青铜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江东十二虎臣分立两侧,黄盖的铁鞭、程普的大刀在风中微微晃动。

鲁肃匆匆赶来,手中拿着曹操的劝降信:"操以天子之名,邀主公会猎江东。。。"

"啪!"周瑜一掌拍碎案几,眼中燃起怒火:"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江东子弟岂会屈膝!"

他展开长江舆图,指尖划过赤壁:"此地江面狭窄,曹军战船虽多,却难以施展。

只是。。。"他目光扫过帐中诸将,"敌军势大,需用奇谋。"

深夜,周瑜在中军大帐反复推演战术。案头堆满了长江水文图、曹军情报,烛泪滴在羊皮卷上凝结成珠。

突然,帐外传来更夫梆子声,他推开帐门,只见江面雾气弥漫,月光在浪尖上跳动。

"东南风。。。"他喃喃自语,脑中灵光乍现。

回帐后,他连夜绘制火攻方略,笔尖在竹简上沙沙作响,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议事。

他指着沙盘上的曹军水寨:"曹军战船以铁链相连,看似稳固,实则如困兽。若用火攻。。。"

话音未落,黄盖已抱拳请命:"末将愿施苦肉计,诈降破敌!"

周瑜凝视着老将布满伤疤的脸庞,缓缓点头:"公覆此去,九死一生。"

决战前夜,周瑜登上战船。

他身着玄色战袍,"惊鸿剑"在腰间寒光闪烁。

江风卷起他的披风,宛如一面燃烧的战旗。

当黄盖的火船冲向敌阵时,周瑜亲自擂响战鼓,鼓声与喊杀声震得江水翻涌。

冲天火光中,他看见曹军战船陷入火海,仿佛当年在宛城点燃的那把燎原之火。

突然,一支流箭擦着耳畔飞过,他却岿然不动,继续指挥战斗,直到确认胜局已定。

赤壁之战后,周瑜并未停下脚步。

他深知,曹操虽败,根基犹在。

建安十四年,他力主征伐益州,试图实现"二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在给孙权的奏章中,他写道:"今曹操新败,益州刘璋暗弱,此天赐良机。。。"

字迹刚劲有力,透着舍我其谁的霸气。

在江陵城的筹备期间,周瑜每日巡视军营,亲自检查粮草军械。

有次士兵搬运粮草时不慎失火,他二话不说冲进火场,浓烟熏得他涕泪横流,铠甲被火星烫出无数焦痕。

当大火扑灭时,他的铠甲已被熏得漆黑,发丝也烧焦了几缕,却仍笑着安慰受惊的士兵:"没事,都没事。"

然而,长年累月的征战与操劳,早已透支了他的身体。

建安十五年,在进军益州的途中,周瑜旧疾复发。

巴丘的病榻上,他仍心系战事,口述奏章恳请孙权继续北伐。

鲁肃握着笔,看着昔日意气风发的挚友如今形容憔悴,泪水几次模糊了视线。

临终前,他握着鲁肃的手,气若游丝:"子敬。。。替我。。。完成。。。大业。。。"

最后一眼,他望向北方,仿佛看见当年与孙策在庐江书院的少年时光,看见赤壁江上的冲天火光,看见那个未竟的天下宏图。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他苍白的脸上,宛如神明最后的眷顾。

孙权称帝后,每当提及周瑜,总要叹息:"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而江东的桃花依旧年复一年地开,却再也不见那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玉面将军。

长江水悠悠东去,将他的传奇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化作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不朽诗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