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204章 太史慈(第2页)

第204章 太史慈(第2页)

孔融虽然博学多才,心怀仁德,但在军事指挥方面却缺乏经验。

他深知,若想解北海之围,必须向外界求援。

此时,他听闻太史慈已经返乡,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孔融早就听说过太史慈的英勇事迹,对他的胆识和能力颇为赞赏。

于是,他多次派人前往太史慈家中,慰问其母,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关怀。

太史慈的母亲深受感动,她深知孔融的困境,便在儿子回家后,劝说他前往北海相助。

太史慈是个孝子,母亲的话让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挺身而出。

他深知,这不仅是对孔融知遇之恩的回报,更是自己践行忠义之道的时刻。

当太史慈来到北海时,管亥的营寨已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如同铁桶一般。

城中粮草渐少,军心不稳,形势岌岌可危。

太史慈主动向孔融请缨,要求突围求援。

孔融虽然对他的勇气表示赞赏,但也担心他难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

太史慈却信心满满,他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划。

第二天清晨,城门缓缓打开,太史慈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手持弓箭,缓缓出城。黄巾军见状,立即警觉起来,纷纷准备迎战。

然而,太史慈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在离敌军不远处的空地上,悠然自得地练习射箭。

他的箭法精准无比,每一支箭都能射中目标,引得黄巾军争相围观,一时间,敌军阵营中充满了惊叹声。

如此连续三天,太史慈每天清晨都准时出城习射,敌军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不再将他视为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四天清晨,当城门再次打开时,太史慈突然策马疾驰,如同一道闪电般冲向敌军阵营。

黄巾军猝不及防,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太史慈已经冲入阵中。

他张弓搭箭,箭无虚发,以精湛的箭术洞穿数名阻拦者的咽喉。

敌军顿时大乱,阵型出现缺口,太史慈趁机突围而出,向着平原方向疾驰而去。

经过长途跋涉,太史慈终于抵达平原,见到了平原相刘备。

他言辞恳切地向刘备说明北海的危急情况,请求他出兵相助。

刘备早就听闻太史慈的大名,对他的英勇和忠义深感敬佩。

于是,刘备立即派遣三千精兵,跟随太史慈返回北海。

当太史慈怀揣着救兵返回时,管亥的防线在这雷霆救援下瞬间土崩瓦解。

北海之围得以解除,孔融和全城百姓都对太史慈感激涕零。

这场单骑闯阵的壮举,不仅成就了“太史慈救北海”的佳话,更让天下人见识到这位青年将领的胆魄与忠义,他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大江南北。

兴平二年(195年),天下局势愈发混乱,各路豪杰纷纷崛起,争夺天下。

太史慈辗转来到扬州,投奔了扬州刺史刘繇。

此时的江东,孙策正以破竹之势席卷吴会,其勇猛和谋略令各路诸侯闻风丧胆。

刘繇与孙策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