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204章 太史慈(第4页)

第204章 太史慈(第4页)

于是,他深入蛮荒之地,亲自与山越首领会面。

在会面中,他以诚待人,向山越首领们承诺保障其部族利益,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权。

同时,他还向山越人宣传孙氏政权的政策和理念,让他们了解到归顺孙氏政权的好处。

太史慈的真诚和信义打动了山越首领,他们纷纷与太史慈歃血为盟,承诺效忠孙氏政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方式,不仅有效地稳定了南方局势,还为江东政权增添了新的力量,为江东政权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在一次外出打猎时,不幸遇刺身亡。

临终前,他将江东托付给弟弟孙权。

孙权继承兄长的遗志,立志要守住江东,成就一番大业。

在这危难时刻,太史慈临危受命,负责统领南方六县,成为孙氏集团抵御刘表势力的重要屏障。

在镇守海昏期间,太史慈多次挫败荆州军的侵扰。

刘表麾下的将领,虽然多次率军进犯,但在太史慈的严密防守和巧妙指挥下,始终无法得逞。

太史慈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忠诚,成功地保卫了江东的南部边境,使刘表西进的战略始终无法实现。

建安十一年(206年),孙权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实力逐渐壮大。

他谋划北伐曹操,意图在中原逐鹿中占据一席之地。

为了配合北伐战略,孙权命太史慈率军策应,攻打豫章郡。

豫章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曹军在此地布下了重兵,由名将张辽负责镇守。

面对曹军的强弩防御,太史慈毫不畏惧。

他亲自率军冲锋,鼓舞士气。

在激烈的战斗中,敌军的箭矢如雨点般袭来,太史慈身先士卒,穿梭在箭雨之中,指挥将士们奋勇向前。

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冲锋中,太史慈被流矢射中胸部。

剧痛瞬间传遍全身,但他依然咬紧牙关,强忍着伤痛,继续指挥战斗。

他高呼着鼓舞士气的话语,激励着将士们勇往直前。

但随着伤势的加重,太史慈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他的意识开始模糊。

重伤之际,太史慈躺在担架上,望着天空,心中充满了不甘。

他高呼“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这句临终遗言,道尽了一代名将壮志未酬的遗憾,也展现了他心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太史慈死后,孙权悲痛不已。

他亲自为太史慈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其厚葬于吴郡。

太史慈的事迹在江东广为流传,成为后世敬仰的忠义典范。

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他的神勇;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盛赞其“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

这位从东莱走出的孤胆英雄,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乱世中的忠义壮歌,其精神穿越千年,至今仍在中华大地回响,激励着无数后人追求正义、勇敢前行。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名人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