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食堂能满足工人的饱暖。
当打饭时的笑骂声能盖过机器轰鸣。
车间的大概模样便已经在心里有个清晰的影子:
那定是个被汗水和希望灌溉的地方。
无需再去深究设备型号或者生产数据。
单看着烟火里升腾起来的精神气,就知道这个车间,正踏着坚实的步伐,高歌猛进。
这景象,这精神气,与她在研究所的见闻,截然不同。
饭后,穆心兰帮着大江婶儿她们将食堂收拾干净,才起身回到赵瑞刚家。
几个皮猴子已经被送回老宅,海棠树下的黑板被擦得干干净净,小院里十分安静祥和。
跳动的烛光下,穆心兰对赵瑞刚说了自己看完食堂后的真实感受。
她坦言道:“以前是我错了,错信了冯一涛父子的话。”
她想起曾经看到过冯一涛的报告里,字里行间都是“小农意识难成气候”的断言。
“他们说你们村办工厂,纯属是瞎胡闹。说你……说你是只顾眼前利益,不管国家大局的自私蛀虫……而我之前,未经调查,也是这样认为的。”
她低声说完这些,又立即抬头,郑重说道:“可我看到的,不是这样。透过你们瓦窑大队车间,我看到了华夏工业的前途!”
赵瑞刚却摇摇头:“一个村办车间而已,哪担得起‘工业前途’这么重的词。”
他看向穆心兰,“明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保准你会有更深的感悟!”
穆心兰颇感诧异:“见谁?”
赵瑞刚笑道:“我师父,郑怀城。”
穆心兰微微一顿,这个曾在工业报刊上出现的名字,竟然会从赵瑞刚口中说出。
“郑怀城竟然是你师父?”
赵瑞刚点头:“我去钢厂工作,就是被他选中的。”
穆心兰看向赵瑞刚的眼光更敬佩了几分:“难怪你技术这么扎实。”
第二天一大早,赵瑞刚拎着一堆东西,领着穆心兰来到郑怀城的宿舍门前。
但敲了半天门,都不见有人来开。
赵瑞刚心下了然,便将穆心兰直接带到了资料库。
郑怀城果然在这里,正蹲在樟木箱子前翻图纸。
花白的头发上沾了不少蜘蛛网,他都浑然不觉。
穆心兰好奇地环视了一圈,就见这大大的资料库里满地都是堆叠的牛皮纸袋,靠墙的架子上堆满了各种资料文件和箱子。
整个空间都充斥着纸张混合灰尘的陈旧气息。
“师父!”赵瑞刚唤了一声。
郑怀城直起腰一转身:“你小子,咋这么早就来了?”
待看清徒弟身后还站着个不是刘彩云的陌生女孩,眼里有些疑惑:“这位是?”
不等赵瑞刚说话,穆心兰便主动上前:“郑领导!我叫穆心兰,是一零二所的实习生。”
郑怀城看了看穆心兰,又目光狐疑地看向赵瑞刚。
意思分明是在问:“就是你前几天打听的那个?”
赵瑞刚知道师父的意思,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