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温馨室内诗心绕,梦与远方共远航’,”煜明指着笔记本上的诗句,“以前总觉得‘远方’在山外,在天边,如今却觉得,当诗心在室内萦绕时,远方便也随着梦一起,来到了眼前。就像我们此刻读着古人的诗,不也算是与千年前的诗人共享了一段时光么?”
子谦停下笔,望着窗外的雾:“是啊,‘远航’未必需要舟车劳顿。一卷书,一杯茶,一颗能感悟的心,便是最好的舟楫。你看这雾气,看似隔绝了世界,实则让我们更专注于室内的温情与诗意。这或许就是‘窗内’的妙处——既能隔绝喧嚣,又能让心与天地相连。”
夜渐渐深了,雾气丝毫未散,反而更浓了。小筑内的灯光成了云麓山中唯一的亮处。煜明和子谦不再多言,只是各自翻着书,偶尔低声交流几句,或者静静地看那壶中升起的茶烟,在灯光下变幻着形状。这样的时光,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细水长流的默契,却让人从心底感到安稳与满足。
煜明拿起笔,在“云麓词心录”里《窗内温情》一诗的旁边,添了几行小字:“与子谦夜坐听松小筑,雾锁重山,灯暖一室。观树影入窗,闻酒香盈袖,读诗书雅趣,觉时光温润。方知清欢不在远,乃在知己相伴、诗茶相佐的每一个当下。”
第三章静守时光墨痕香
连日的秋雨终于停歇,云麓山被洗得干干净净。煜明带着新采的野菊去看望子谦,却见他正对着轩窗发呆,桌上铺着的宣纸上,只画了几片带露的叶子。
“怎么了?这秋晴的好景致,倒不画画了?”煜明将野菊插入案头的青瓷瓶中,黄色的花瓣上还沾着水珠。
子谦指着窗外:“你看那叶上的露珠,今早凝得格外圆润,像碎银子镶在叶间。我想画‘银纱凝露叶间镶’,却觉得笔墨难以描摹那露珠的剔透。”
煜明走近细看,果然见窗下的草叶上,露珠在阳光下闪烁,仿佛每片叶子都镶了水晶边。风过时,露珠轻轻颤动,却迟迟不落,映着天光云影,变幻着色彩。“‘风迹留痕岁月长’,”煜明忽然念道,“你看这风,吹落了花,吹黄了叶,却也在岁月里留下了痕迹。就像这露珠,看似脆弱,却也承载着时光的重量。”
子谦点头,拿起一支羊毫笔,蘸了淡墨,在宣纸上点染出几片叶子的轮廓,又用浓墨勾出叶脉,最后以白粉点染露珠。他的笔触极轻,仿佛怕惊扰了那脆弱的晶莹。“‘窗外绮梦连草木,室中诗意满心房’,”他一边画一边说,“窗外的草木是实实在在的景,却又像是连着一场绮梦;室内的诗意是看不见的情,却又实实在在填满了心房。这种内外交融的感觉,最是难写。”
煜明看着他作画,忽然想起自己昨夜构思的《静守时光》一诗,此刻见了这叶上露珠、窗外草木,便觉得字句有了着落。他取出笔记本,写道:
《静守时光》
银纱凝露叶间镶,风迹留痕岁月长。
窗外绮梦连草木,室中诗意满心房。
孤吟静处茶烟绕,独倚闲时笔墨扬。
似水年华悠自度,清欢一隅韵悠漾。
“‘孤吟静处茶烟绕’,”子谦放下笔,端起早已凉透的茶杯,“你这‘绕’字,把茶烟的形态写活了。记得去年冬日,我们在‘寒梅阁’煮茶,那茶烟就是这样,丝丝缕缕,绕着屋梁不肯散去,倒像是在陪伴着吟哦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有‘独倚闲时笔墨扬’,”煜明指着诗句,“闲时独倚,看似孤寂,实则自在。笔墨扬起,不是为了取悦他人,只是为了不负时光。你看你此刻画叶上露珠,不也是在‘静守时光’么?”
子谦笑了,重新拿起笔,在画的一角添了块卧石,石上用赭石染了些苔藓:“说起‘静守’,我倒想起前几日读《菜根谭》里的句子:‘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我们看似静守一隅,实则与这天地日月同频。就像这‘似水年华悠自度’,时光虽逝,清欢却在这一隅之中,悠悠荡漾。”
两人一时无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阳光透过叶隙,在窗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盆野菊在光影中静静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室内,笔墨纸砚各安其位,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菊香的混合气息,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这种“静”,不是死寂,而是充满了内在的丰盈。煜明想起自己曾在喧嚣的市集上感到的孤独,也想起在山水间跋涉时的疲惫,唯有此刻,在这小小的轩窗之下,与知己相对,或读或画,或言或默,才真正体会到“清欢一隅韵悠漾”的深意——清欢不必求诸远方,它就藏在能让心安定下来的每一个角落。
“你还记得吗?”子谦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我们第一次在云麓山相遇,也是在这样的秋日,你正在画溪边的残荷,我路过,见你把枯萎的莲蓬画得比盛开的花还生动。”
煜明笑了:“怎么不记得?那时你说我‘能于枯寂处见生机’,还送了我一支你自制的紫毫笔。”
“是啊,”子谦望向窗外,目光悠远,“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云麓山的花开花落,我们的笔墨春秋,都在这‘静守时光’中慢慢流淌。或许真正的清欢,不是追逐什么,而是能在时光的流逝中,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一点诗意,还有……”他顿了顿,看向煜明,“还有能与知己共享这诗意的幸运。”
煜明心中一暖,举起手中的茶杯,仿佛在举杯相敬。窗外,阳光正好,叶上的露珠渐渐蒸发,融入了秋日的晴空。而室内,诗心与友情,正在笔墨与茶香中,悠悠漾开,化作了“云麓词心录”里又一篇温润的篇章。
暮色渐起时,煜明告辞下山。回望听松小筑,那扇轩窗在渐浓的暮色中透出暖黄的灯光,子谦的身影映在窗上,似乎还在伏案挥毫。煜明知道,无论外界如何变迁,那扇窗内,总有一盏灯为知己而亮,总有一卷诗为清欢而读,总有一份静守时光的默契,在云麓山的岁月里,悠悠回荡。
回到家中,煜明翻开“云麓词心录”,在《静守时光》一诗的后面,郑重地写下:“与子谦共处轩窗之下,观露凝叶,听风过庭,方知清欢之境,不在山水之胜,而在人心之静。今录三诗,记此秋光,亦记与友相伴、笔墨相酬的岁岁年年。愿此清欢,如墨痕入纸,永不褪色;如茶烟绕梁,悠漾长留。”
窗外,云麓山已沉入夜色,唯有那扇轩窗里的灯光,像一颗温暖的星,在茫茫天地间,守护着属于他们的清欢与诗心。
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云麓词心录:白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