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是见风长的,不经意之间就窜了一大截。
再加上赵有财经常在外面办事情,总不能来来回回的就那么几件旧衣裳。
整个家里就她做衣服的手艺最好,作为家中长媳,帮不了家里太多的忙,那就从能入手的地方多做贡献。
如今的赵建国也没了以前动不动就打媳妇儿的怪癖了,见自家媳妇儿正在忙着,十分自觉地走到自家媳妇儿身边,帮着团棉花。
“听三弟说咱爹明天要去县里,这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冷了,这些棉花也得最快时间处理好。往年家里人到了冬天都没事做,凑在一起团棉花倒是没什么,今年还是花钱请县里的师父帮忙弹棉花吧。”
赵建国也是这么想的,听自家媳妇儿这么说也没什么意见。
最重要的是,赵建国竟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
“弹棉花的钱咱们大房出就行了,这点儿小钱没必要和他们算的太清楚。”
这毕竟不是生意上的事,没必要亲兄弟明算账。
而且棉被棉衣这种东西又不是年年都换新的,能用很久的。
这么长时间以来,弟弟们付出什么也从未找他这个当大哥的要过东西和钱,他也不能干那种小家子气的事儿。
赵有财家里的几个儿子如今关系是越亲密了。
睡饱了的赵有财刚穿好衣服,就看到孙子孙女都睁着大眼睛从各自的小被窝里爬起来,安安静静的自己穿好衣服。
“天还早呢,你们再睡会儿,等你们娘做好饭会叫你们起床的。”
谁知两个小家伙竟是齐齐摇头,“不用的爷爷,我们睡得很好。清晨适合背课文,脑子会很好用的。”
赵有财毫不吝啬地对着两个小家伙各竖了一根大拇指。
瞧瞧,根本用不上自己督促孙子孙女上进,人家天生就知道努力。
“爹,我烙了几张馅饼和油饼,还蒸了一锅包子,熬了一盆粥,您看您想吃点什么?”
这会儿赵有财看老二媳妇已经顺眼了不少,最开始自己还打算让二儿子和这个儿媳妇离婚,现在想想还真是改了不少。
“辛苦你了,一大早上要忙这么多事情。”
该夸还是要夸的,只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事,没必要端着架子起嫌隙。
家和才能万事兴,作为家里的大长辈总该有些气度的。
说实话,老二媳妇儿现在看自己的公爹都心尖儿颤,是真的怕。
等到赵有财带着孙子孙女吃完了早餐,又拿好用油皮纸包好的包子和馅饼,骑着自行车直奔县城。
几乎是赵有财的脚刚踏进县城的家中,下一秒就有人快从赵有财家门口闪过,直奔公安局方向冲去。
赵有财原本打算先歇一歇喝口水的,一见到屋子里被纸箱子塞得满满当当,就不由有些头大。
刚夸完家里的几个孩子懂事,转头就让他破防了。
这哪是懂事的孩子能干出来的事?
这么多纸箱子也不说拆一拆,多占地方啊!
这不收拾不知道,一收拾吓一跳。
只是去黑省转了一圈而已,这么多人给自己送礼吗?
赵有财是记得收了一丁点特产来着,但不至于这么多啊。
他哪里知道,有人很聪明,翻了千穗节给他们的名册,按照上面的地址给赵有财从邮局寄了大把大把的礼物。
除了一些土特产外,大部分都是把自己厂子里的主营商品塞到了赵有财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