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凶险星域,绝境藏身
宇宙深处,距离所罗门主星公里之外的这片小行星带,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直径从数米到百公里不等的小行星在此处密集分布,最小的碎石仅如太空舱般大小,最大的"独眼巨人"星核直径达137公里,表面布满尖锐的金属矿脉,在暗星照射下泛着冷硬的银光。
它们以每秒30至50公里的速度在混沌中横冲直撞,密度高达每立方天文单位2700颗,相当于在地球海洋中每平方公里漂浮着三千座冰山。
不规则的菱形硅铁陨石与球形冰质彗星核交错穿行,部分星体表面还留存着古老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最深的沟壑足以容纳整艘“华夏号”战舰。
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在混沌中横冲直撞,相互碰撞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碎石如霰弹般向四周迸射。
这片小行星带正处于三颗白矮星引力场的叠加区域,A-7白矮星的残余磁场与b-3脉冲星的引力潮汐形成周期性共振,在空间中撕扯出频率为0。03赫兹的引力波纹。
当这种波纹与小行星带自身的旋转角动量(约4。7x10^28kg·m2s)相互作用时,便催生了暗紫色的引力乱流。
这是时空曲率在强引力梯度下产生的非线性扰动,其强度可达1。2x101?Nkg2,足以让直径20公里的星体在0。3秒内被拉伸成面条状。
暗紫色的引力乱流如同暴怒的巨蟒,在星群间疯狂翻涌、纠缠,所过之处,空间泛起阵阵扭曲的涟漪,仿佛现实的屏障在此处被撕开了一道道裂痕。
这些能量漩涡裹挟着炽热的等离子体,形成巨大的紫色漩涡,宛如一张张吞噬一切的巨口。
漩涡中心闪烁着幽蓝的电弧,时而迸发出数十公里长的闪电,将周围的小行星瞬间熔成铁水。
强烈的电磁干扰如无形的枷锁,让所有电子设备陷入瘫痪,导航系统在紊乱的磁场中疯狂闪烁,发出绝望的警报。
即便是三级高等宇宙文明的战舰,若贸然闯入,也会瞬间被撕扯成宇宙尘埃,只留下残骸在乱流中飘荡,诉说着这片星域的残酷与无情。
在引力乱流肆虐的小行星带外围,暗紫色的能量漩涡裹挟着碎石高速旋转,不时爆发出耀眼的能量电弧。
林轩的量子态意识流如精密运转的星图导航仪,在幽邃的宇宙空间中勾勒出精准的航线。
他的思维化作无形的触手,延伸至每一艘战舰的动力核心,感知着引力乱流的细微波动。
联合舰队剩余的215艘战舰,在他的操控下宛如训练有素的银色候鸟,默契地调整着舰身角度。
林轩全神贯注,量子态意识流以超光速穿梭,快速解析着每一处引力场的变化数据。
他敏锐捕捉到乱流间隙中若隐若现的能量平衡带,那是躲避追击的绝佳之地。
随着意识指令的发出,战舰群开始灵巧转向。
有的战舰利用反物质引擎喷射出的蓝色尾焰巧妙借力,有的则精准计算着小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
它们在险象环生的碎石阵中辗转腾挪,金属舰体与呼啸而过的陨石擦出点点火花。
终于,舰队如同归巢的雁阵,鱼贯进入小行星带深处的安全带。
这里宛如被宇宙遗忘的静谧港湾,狂暴的引力乱流在边缘处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妙的能量平衡态。
悬浮的小行星群不再横冲直撞,而是以一种规律的节奏缓缓旋转,淡淡的星尘在静谧的空间中闪烁,仿佛宇宙在此处按下了暂停键。
联合舰队的战舰们安静地停泊其中,舰体表面的能量护盾在稳定的环境中发出柔和的光芒,与周围宁静的景象融为一体。
暗紫色的引力乱流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在小行星带外围疯狂肆虐。
能量漩涡裹挟着碎石高速旋转,爆发出阵阵耀眼的能量电弧,形成了一道令人生畏的死亡防线。
三个紧追不舍势力的舰队,此刻在乱流前止步不前。
雷欧文明的战舰群率先抵达,舰首的反物质炮阵已经蓄势待发。
然而,当他们试图强行突破时,剧烈的引力潮汐瞬间撕碎了两艘先锋战舰,金属残骸在乱流中扭曲成诡异的形状。
波洛文明的指挥官通过望远镜观察着这一切,眼中闪过一丝忌惮,他深知贸然闯入只会重蹈覆辙。
另一股势力的舰队则保持着谨慎的距离,所罗门人的探测器不断扫描着乱流,试图寻找薄弱点,但每一次尝试都被无情的引力风暴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