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沉吟片刻,再次开口,声音依旧沉稳:
“朱将军之策,狠绝有效,然耗时恐长。且需确保合围万无一失,若有一路奇兵受阻,或被敌军提前察觉,则前功尽弃。”
“平安将军之忧不无道理。本王以为,或可双管齐下。”
他指向舆图:“蓝帅主力正面施压,迫敌主力不敢擅动,此为‘正’。”
“同时,精选数支精锐轻骑,由悍将统领,如朱将军所言,抢占要隘,断其退路与补给线,此为‘奇’。”
“但不必一味死围待毙。当以主力不断压迫、佯攻,以小股精锐持续袭扰其营盘、粮道、水源,疲其军心,乱其部署!待其疲敝混乱,露出破绽之时,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发动总攻!毕其功于一役!”
“如此,既不失战机,又可最大限度减少我军强攻坚垒之损失。”
朱棣的策略,融合了蓝玉的强硬、朱起的狠绝以及平安的谨慎,更显老辣周全。
平安闻言,微微颔首,显然比较认同。
厅内再次陷入争论,蓝玉坚持速战速决的碾压,朱起强调绝杀性的围困,朱棣主张正奇结合、寻机决战,平安担忧后勤和机动性,常茂、曹震等人则叫嚷着直接冲锋。
藩王们也各有倾向,朱樉力挺蓝玉,朱棡更认同朱棣的稳健,朱权则被朱起的狠辣所震撼。
众人争论不休,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主位之上——那位一直沉默倾听、目光锐利地扫过舆图上每一处标记、每一位发言将领的年轻太子。
朱雄英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
他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在消化着每一位将领的意见,权衡着每一种方案的利弊。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丰州滩那个朱砂圈上,眼神深处,翻涌着比在场任何人都更加炽热、也更加冰冷的战意与决心。
厅内的争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储君的最终决断。
空气仿佛凝固,只有炭火燃烧的噼啪声和朱雄英那沉稳而富有节奏的敲击声,在寂静中回荡。
终于,朱雄英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电,扫视全场。然而,他并未立刻下达命令,反而露出一个带着思索和些许征询意味的表情,开口打破了沉寂:
“诸卿所言,皆乃老成谋国、锐意进取之策,雄英受益良多。”他的声音清晰而平和,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然,雄英心中尚有一念,或显稚嫩,亦或…有些异想天开。不知可否说与诸位王叔、将军,请诸位帮我指点一二?”
此言一出,厅内众人精神皆是一振!这位才智若妖、屡屡有惊人之举的太子殿下,又要抛出什么奇思妙想了?
蓝玉眼中精光闪动,常茂更是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连一直闭目养神的朱起也微微睁开了那双古井无波、却仿佛蕴藏着尸山血海的眼睛。所有人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和期待看向朱雄英。
毕竟,这位殿下“奇怪却又一鸣惊人”的想法,曾不止一次地改变了战局!
“雄英啊,有什么话但说无妨!”蓝玉作为此战主帅,率先开口。
“是啊大侄子!快说快说!憋死二叔了!”朱樉急不可耐地催促。
“雄英侄儿,有话直说便是。”朱棣也颔首道,眼中带着探究。
喜欢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请大家收藏:()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