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四合院:渣男祖师爷,从截胡开始 > 第252章 文化传播(第1页)

第252章 文化传播(第1页)

傻柱挠挠头,率先发言:“要不咱们借着政策的东风,多办点公益性质的文化活动,让更多老百姓能免费体验四合院文化,扩大咱们文化的群众基础。像之前的美食比赛就挺好,这次可以办得更大更热闹,不光周边社区,甚至可以吸引其他城市的人来参加。”

许大茂推了推眼镜,接话道:“傻柱这想法不错,但我觉得还可以利用政策提供的资金支持,打造一个四合院文化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四合院文化的历史、内涵、传承方式等等,把咱们四合院文化从学术层面上好好梳理梳理,这样也能提升咱们文化的档次。”

秦淮茹思考片刻后说:“你们俩说的都有道理。我在想,国家支持传统文化发展,肯定也希望文化能和产业更好地结合。咱们可以借助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四合院文化主题商业项目的产业链。比如说开发更多具有四合院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不局限于手工艺品,还可以有文具、服饰之类的,拓展商业发展空间,反哺文化传承。”

三大爷慢悠悠地开口:“秦淮茹这个思路很对。不过在开发文创产品的时候,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能只追求商业利益,粗制滥造。而且,咱们得培养专业的文创设计人才,或者和专业设计团队合作,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文化特色。”

二大爷也忍不住发表意见:“对,文创产品这事儿可行。另外,我觉得可以借着政策的便利,加强四合院和其他传统建筑文化的交流合作。像徽派建筑、福建土楼这些,互相学习借鉴,丰富咱们四合院文化的内涵。”

易中海听着大家的发言,频频点头:“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咱们可以把这些想法整合一下,制定一个详细的发展计划。先从公益文化活动、文化研究中心、文创产品开发以及和其他传统建筑文化交流这几个方面入手。”

接下来的日子里,四合院的居民们就围绕着这几个方向忙碌起来。

在公益文化活动筹备方面,傻柱和秦淮茹负责策划一场大型的四合院文化节。他们计划设置多个区域,有传统技艺展示区,邀请各地的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剪纸、刺绣、糖画等技艺;美食体验区,除了四合院特色美食,还准备引进一些全国各地的传统小吃;文化表演区,安排京剧、相声、评书等传统艺术表演。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他们还打算设置线上线下互动环节,比如线上直播文化节活动,开展线上投票评选最受欢迎的项目等。

许大茂则带着几个年轻人开始筹备四合院文化研究中心。他们先是四处寻找合适的场地,既要交通便利,又要环境清幽,适合学术研究。找到场地后,又忙着招聘专业的研究人员,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顾问。同时,他们还在整理四合院文化相关的资料,从历史文献到民间故事,从建筑图纸到传统习俗记录,力求全面深入地研究四合院文化。

在文创产品开发上,秦淮茹和一些有商业头脑的居民成立了一个文创小组。他们走访了很多文创市场,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营销模式。回来后,组织了一场文创设计大赛,面向全社会征集具有四合院文化特色的设计方案。大赛吸引了众多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的参与,收到了各种各样富有创意的作品,有以四合院建筑轮廓为造型的书签,有印有四合院传统图案的丝巾,还有融合四合院元素的现代家具设计等等。

而二大爷则积极联系其他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他通过各种渠道,与徽派建筑、福建土楼等文化传承者取得联系,邀请他们来四合院交流。经过沟通,对方都对这种跨文化交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双方商定先互派代表进行参观学习,然后再共同举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探讨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在各项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在文化节筹备过程中,场地的租赁和布置遇到了困难。原本选定的场地因为一些突发原因无法使用,而距离文化节开幕时间已经不多,重新寻找合适的场地变得十分紧迫。傻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奔波寻找新场地。

“这可怎么办,这么短时间内,上哪儿找这么大又合适的场地啊!”傻柱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抱怨。

秦淮茹也很着急,但她还是努力镇定下来:“傻柱,别急。咱们再想想办法,问问周边的学校、公园,看看有没有能临时借用的场地。”

与此同时,文化研究中心在招聘研究人员时,也遇到了阻碍。一些专业人才对四合院文化研究中心的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担心研究成果难以转化和推广,所以犹豫是否加入。许大茂为此多次上门拜访,向他们详细介绍四合院文化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试图打消他们的顾虑。

文创小组这边,在评选设计方案时,出现了意见分歧。部分小组成员认为应该选择更具商业价值的设计,以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另一部分成员则坚持选择文化内涵更丰富、更能体现四合院文化特色的方案,哪怕商业变现难度稍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咱们做文创产品,不就是为了赚钱吗?当然得选商业价值高的,不然怎么维持后续发展?”一位成员着急地说道。

“但如果只看重商业价值,失去了文化特色,那咱们的产品和普通商品有什么区别?这可不是咱们发展文创产品的初衷。”另一位成员反驳道。

面对这些问题,易中海再次召集大家开会。

“大家先冷静冷静,遇到问题很正常,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场地的事儿,咱们发动所有居民一起找,人多力量大,总会有办法的。文化研究中心的人才招聘问题,许大茂继续努力沟通,同时咱们也可以向政府相关部门求助,看看能不能给予一些政策支持。至于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分歧,咱们可以综合考虑,选出既具有文化特色又有一定商业潜力的方案。如果实在难以抉择,可以做个市场调研,听听消费者的意见。”易中海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场地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一位居民联系到了附近一所大学,该校正好有一个闲置的广场,愿意出租给四合院举办文化节。文化研究中心那边,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与一些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高校推荐了一批优秀的研究人才,解决了人才短缺的问题。文创小组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既喜欢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也希望产品具有实用性和时尚感。于是,他们综合考虑,选出了一批设计方案,准备投入生产。

随着文化节开幕日期的临近,各项准备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文化节当天,现场热闹非凡。传统技艺展示区里,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引得观众阵阵惊叹;美食体验区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人们排着长队品尝着各地的传统小吃;文化表演区掌声、笑声不断,京剧的韵味、相声的幽默让观众沉浸其中。线上直播也吸引了大量网友观看,他们通过弹幕积极参与互动,纷纷点赞四合院文化节。

四合院文化研究中心也正式挂牌成立。揭牌仪式上,邀请了众多文化界的专家学者。研究中心发布了一系列四合院文化研究的初步成果,包括四合院建筑结构演变史、四合院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解读等,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文创产品在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后,也正式推向市场。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四合院特色的文具成为学生们的心头好,印有四合院图案的服饰在时尚圈也引起了一阵风潮。四合院文化与现代产业的结合取得了初步成功。

与其他传统建筑文化的交流活动也顺利开展。徽派建筑和福建土楼的代表来到四合院,他们参观了四合院的建筑,体验了四合院的生活,与四合院的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四合院的居民也回访了徽派建筑和福建土楼所在地。双方互相学习,共同探讨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交流过程中,四合院借鉴了徽派建筑在木雕、石雕艺术上的精细工艺,以及福建土楼在家族文化传承方面的经验,丰富了自身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四合院文化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一些新的问题又逐渐浮现出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四合院文化,四合院的游客数量再次大幅增长。这次不仅是国内外的普通游客,还有很多文化学者、媒体记者等专业人士前来。这使得四合院周边的接待能力面临巨大考验,周边的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显得捉襟见肘。

“现在来的人太多了,周边的旅馆都住满了,好多游客都跟我抱怨没地方住。”一位居民无奈地说道。

“餐饮也成问题,有些游客想品尝正宗的四合院美食,可附近的餐馆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另一位居民附和道。

同时,随着四合院文化研究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文化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四合院文化中一些传统礼仪和习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面临困境,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礼仪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现在的年轻人啊,对那些老祖宗传下来的礼仪规矩都不怎么在意了,这可不行啊。”张大妈忧心忡忡地说。

面对这些新问题,易中海又一次召集大家开会商讨对策。

傻柱皱着眉头说:“接待能力不足,要不咱们动员四合院的居民,把闲置的房间腾出来,搞家庭旅馆?这样既能解决游客的住宿问题,居民也能增加点收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