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三个月眨眼即逝。
大明王朝也进入了洪武十九年。
近些年,大明可谓日新月异,对外先后剪除了云南元梁王与辽东纳哈出,并且还征服了倭国,扶持李成桂取高丽而代之,大明也正式进入了疆域拓张与内外稳固的新阶段。
北境威胁渐消,海东秩序初定,朝鲜称臣,倭国臣服,周边已无敢轻易挑衅之势力,朝廷得以腾出手来整顿内政、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更能将精力投向海疆开拓与远洋贸易,帝国的影响力正沿着海陆两路向更远的地方辐射。
此刻御书房内,一众军机大臣齐聚,大将军徐达、大都督李文忠、水师都督汤和、六部尚书等。
老朱坐在龙椅上面,太子标则坐在一旁。
摆在众人面前的,则是一副巨大的堪舆图,囊括了东亚、西亚与中亚。
“今日议事有三项国策。”
太子标开口奠定会议主题,群臣顿时神色肃穆。
“其一,锦衣卫奉命调查中亚局势,伪装成商队前往帖木儿帝国探查,事实证明这个西方邻国并非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此刻其国主帖木儿已平定中亚群雄,正挟战胜花剌子模、征服波斯的余威强势崛起,其铁骑踏遍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都城撒马尔罕已成中亚枢纽,各国使节往来不绝。他一边整饬军备,一边笼络西域部族,南可窥印度,西能逼奥斯曼,扩张之势锐不可当,绝非偏安一隅的弱国,而是足以与大明分庭抗礼的潜在劲敌。”
“此外,在帖木儿帝国以西的西亚,还有一个突厥后裔建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正强势崛起。此刻奥斯曼已攻占巴尔干半岛大片土地,兵锋直指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此前更在科索沃战役中重创欧洲联军,拜占庭帝国被压缩在孤城周边,险些灭国。其凭借强悍的陆军与新兴的海军,掌控着黑海至地中海的商路,扩张势头迅猛,正成为欧亚交汇处不可小觑的霸权力量。”
太子标话音落下,整个御书房内顿时陷入了死寂。
文武众臣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曾经他们以为大明就是这天地中心,四夷皆为蛮夷,不足为惧,可朱高炽用蒙古西征军横扫欧亚的史实告诉他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远方亦有强国,甚至能掀起席卷大陆的风暴。
此刻再次直面帖木儿帝国、奥斯曼等国强势崛起的铁一般的事实,那些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观念被狠狠冲击,不少人仍旧觉得震惊与梦幻,仿佛眼前的堪舆图与说辞,都超出了他们对天下格局的认知。
顿了顿,太子标再次补充道:“远的不谈,单论帖木儿帝国与奥斯曼帝国,这两国与我大明相比,疆域、国力、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不输我大明,甚至某些方面还犹有过之。”
“帖木儿帝国横跨中亚、南亚,疆域辽阔堪比大明,其骑兵精锐久经战阵,冲击力冠绝欧亚;奥斯曼帝国掌控欧亚商路咽喉,火器运用已具规模,军事扩张势头更盛于当下大明。经济上,帖木儿垄断陆上丝路贸易,奥斯曼则借地中海航运积累巨富,皆有与大明抗衡的底气。这般实力,绝非寻常边夷可比。”
此话一出,气氛更加凝重了几分。
徐达皱着眉头开口道:“奥斯曼帝国不用考虑,远在小亚细亚,与大明相隔数万里,中间隔着无数国度与山川,断无东进之理;即便是帖木儿帝国,距离我大明也是万里之遥,且这中间还夹着一个东察合台汗国,作为天然屏障阻隔其东扩之路,他们绝不可能轻易越过这片广袤的中亚腹地向东发起进攻。”
“眼下看来,这些远国的威胁尚在天边,似乎无需过分忧虑。”
徐达可是大明第一名将,以他的战略眼光当然不难看出,大明其实根本不必担心这两个中西亚的霸主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