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赈灾队。”
“应该容大人家族送来粮草。”
“我们有救了!”
众人议论纷纷。
如今赈灾区招工多种多样,只要勤快点,每天能确保一日三餐。
粥棚的粥很稀,却能吃个半饱。
有老人怀疑粥里放了观音土,每天喝粥时,许多人都是一边喝,一边默默地掉眼泪。
吃了观音土,无法排泄。
终归还是死路一条。
但是每天可以正常排泄,又感觉到疑惑。
有厨娘解释粥里放了几块没肉的大骨,不是普通的稀粥。
“怪不得这粥味道不太一样。”
“容大人心善。”
许多人为自己的怀疑感到心虚,干起活来愈发认真卖力。
赈灾区气氛逐渐变得轻松。
此刻,押运粮草的队伍出现,恰似一道曙光瞬间划破阴霾,绝望中,人们一眼便看见了生的希望。
赈灾区气氛又变得生机勃勃。
城外的消息很快传入城区。
县衙。
忙碌公务的赵贤文,接到消息,微微皱眉,他忍不住叹息,“容大人终究是太年轻了。”
容家在贵县发展不过三年,根基浅,若一直提供粮食赈灾,容家会被拖垮。
将来粮食告罄,高县终归还是死路一条。
赵贤文担忧之余,开始召集其他下属议事,其他官吏来了,不是推诿就是为难,没一个解决的办法。
议事结束。
众官吏转头就跟在高琇身后说说笑笑,不动声色地拍马屁。
赵贤文心里一沉。
这时,有一个心腹在他耳边低语说了什么,赵贤文脸色十分复杂,“李家当真愿意?”
“是的,主簿大人。”
李家是高县本地富户,家风一向有乐施好善。
当代的李家主更是有李善人的美名。
如今李家派人来说,愿意私下捐一千石粮食赈灾,缓解了赈灾粮食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