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让张阁见笑了。清越下去读书吧。”
摇了摇头,曹化淳只好让侄子退下了。
屋内没了旁人,曹化淳便请张书缘坐到了客座之上。
“张阁此来是有何事啊?”
“哦,我此来有两件事找曹公帮忙啊。”
“哦?可是事关新政?”
看这张书缘,曹化淳便就皱了皱眉头。
说实话,关于新政一事,他就很不想牵扯上关系,一来他手中没有任何处理朝政的权利,二来他也不想被全天下的士绅所记恨上。
“正是,眼下我已同兵部及户部商量好了,今日便就开展了丈量。”
“张阁,这既然已开展,那还有何事?”
曹化淳有些懵,心说你们已经开干了,怎么还来找我。
“是这样,就眼下情况而言,陛下之土尚且有奸佞隐藏隐瞒,对此,我来找您的意思是想请都督助力一二,帮忙核查天下田亩。”
“当然,凡事皆有利弊。此事眼下为我朝重中之重,陛下又十分关注,若是曹公能促成此事,想来也是大功一件。”
“对了,这是我先前忙着奔波,故而错过了曹将军之孙的生辰,这区区薄礼还请曹公代为转交。”
放下了带来的礼物,张书缘便就有啥说啥了。
说实在的,跟曹化淳他们这种人,有时候是直来直往比较简单。
因为,若一个字说不对,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从而被记恨上。
听张书缘说了这么多,又拿着礼物,曹化淳便就在琢磨这件事的利弊了。
“恩…张阁,你之所言本公心里有数,但我问一句,你们接下来要核查谁?”
“自当是我首辅大人。”
“韩阁老?你……”
“对,陛下尚且都查了,韩阁老岂能在外?”
说实在的,曹化淳在东林党里的名声还算是不错,身边也有几个东林人朋友。
而他眼下实在是不想与其交恶,毕竟那死了没多久的魏忠贤便就是个例子,他实在不想步了他的后尘。
但他不知道的是,于史中记载,十四年后他就被心里的那群所谓的东林好友给买了。
没错,在后金入京后,杨博、杨时茂等东林余孽,就向后金上疏弹劾了曹化淳,说他“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对此,史书中的曹化淳就很是无奈,也感受到了魏忠贤被万人攻讦的心态……
我们再说回来。
听到张书缘说要查韩爌后,曹化淳就起身踱步了起来。
“张阁说的是。不过此事我东厂能否不出面,一切在背后进行?”
“当然可以,只要曹公能够出力,想来我朝之政局也会焕然一新。”
张书缘虽然不知道他在踌躇什么,但听到他愿意出力后,也还是很高兴的答应了。
“既然如此,那本公便相助一二吧……”
说罢,曹化淳就感觉很是心累,在他看来,这弄不好朝廷又要杀人了。
没错,随着新政推行,朝中百官肯定会有人出手阻止,而且随着丈量的深入,张书缘也定然会查出些猫腻。
而那些被查出来的人,无一例外都会被判处贪墨之罪的。
因为,大明官员的俸禄是有数的,一旦对不上那肯定是会被皇帝给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