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待数年后,再伐西突厥,必致国力虚耗!”
“朕意已决,无需再议!”
天子既已如此决断,群臣噤若寒蝉。
李世民亦不作解释。
眼下,那泛着幽蓝光芒的狼图腾秘事,尚不能公之于众。
众臣忧虑,情有可原。
待得两月之后,草原诸部必生大乱,那时群臣自会明白。
此时,高士廉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臣尚有一虑。”
“即便拿下西突厥,臣恐治理不易。”
“阿尔金草原辽阔如海,疆域几与我大唐相仿。”
“如今朝廷官员本就不足,更有部分已派驻高句丽!”
闻听此言,李世民才猛然意识到此难。
官员短缺,确是燃眉之急!
攻下西突厥,须即刻遣官治理。
否则,不出两年,那些草原部族便可能死灰复燃。
若如此,此战岂非徒劳?
思忖片刻,李世民问道:
“今岁科举,取士几何?”
高士廉拱手回禀:
“春闱取进士五十人,现已分派各州县赴任。”
“今冬科考,预计可取几人?”李世民追问。
高士廉估算片刻,答道:
“约是春闱两倍,百人上下。”
仅得百人?!
这远远不够!
李世民顿觉额角青筋隐跳。
虽较前些年已是大增——贞观三年,全年不过取士二十人!
如今,科举改制方一年,录取人数已翻数倍!
然书籍尚未广布,显着成效尚需数年之功。
可眼下的大唐,最缺的便是时间。
李世民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