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真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让黄州地界重归平静,
百姓安居乐业,那这以工代赈之法,
无疑将成为名垂青史、造福万民的千古第一民生政策。
想到这里,黄侍郎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他暗暗握紧了拳头。
在心中,
他默默祈祷,热切地希望朝廷和陛下能够认可并支持他的这一举措,
也能给予小侯爷和王县伯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能够顺利将这一方案推行下去,
最终看到令人满意的成效。
。。。。。。
而在遥远的京城,
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如闪电般疾驰,风驰电掣般冲进了紫禁城。
此次进京传递消息的并非只有一批人马,
而是分成了先后两批。
其中一批,是携带着紫山县小侯爷和王县伯联名呈递的奏折,
这奏折上凝聚着他们对黄州灾情的深刻洞察与应对之策;
另一批,则是河山县黄侍郎书写的饱含期望的奏折以及机密信件。
这两批快马一路扬鞭催马,日夜兼程,
抵达京城的时间仅仅相隔了半日。
不过,紫山县的消息还是抢先一步传到了京城。
当紫山县的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般传入内阁时,
正在商议事务的几位内阁大臣瞬间被震惊得呆若木鸡。
他们原本从容的面容上,此刻写满了难以置信,
面面相觑间,一时竟仿佛被抽走了言语,无言以对。
片刻之后,他们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一个个神色匆匆、脚步慌乱地朝着皇宫奔去,
急切地想要向宏武皇帝禀报这一重大消息。
宏武皇帝端坐在乾清宫的御座上,
神色凝重地看完紫山县小侯爷和王县伯联名奏报的奏折后,
原本平静的脸色瞬间变得通红,
激动的情绪如汹涌的潮水般在心中翻涌。
身为帝王,他自幼便被教导要喜怒不形于色,
面对任何变故都要保持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稳。
然而,这个消息实在太过震撼,
太过出乎意料了,
让他在这一瞬间也有些措手不及,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等到几位阁老冲进乾清宫后,立马闭门清人。
在乾清宫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宏武皇帝与几位阁臣就此事展开了长时间的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