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辞激昂地称赞这是以工代赈乃是“千古第一救民之策”,
实乃造福百姓的良策。
“陛下,此策若能推行,
必能解黄州灾民于水火之中,
实乃我朝之幸,百姓之福啊!”
一位大臣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
脸上满是对这一举措的赞许。
而反对的大臣们则涨红了脸,
挥舞着手臂,言辞激烈地反驳。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祖宗规矩不可破,他们这是肆意妄为,
若开此先例,必将动摇国本!”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身体微微颤抖,大声劝谏道。
朝中大臣本就各有派别。
大将军一派的人自是全力拥护,
他们挺直腰板,神情坚定地阐述着这一举措的诸多益处。
而像黄侍郎这样的中间派大臣,有的眉头紧皱,
陷入沉思,在仔细权衡利弊;
有的则微微点头,用眼神表达着对这一举措的认可。
有那么一群大臣,平日里就对小侯爷和大将军心生嫉妒,
总觉得他们在皇帝面前过于风光,功高震主。
此刻,他们更是抱团反对,满脸的不情愿。
“哼,他们不过是想借此彰显自己的功劳罢了,
全然不顾这其中的风险!
这等离经叛道的新政策,绝不能轻易尝试!”
一位尖脸大臣撇了撇嘴,阴阳怪气地说道。
“没错”
一位身着华丽朝服的大臣,双手用力一甩衣袖,
向前跨出一步,涨红着脸,怒目圆睁地说道:
“陛下,此策万不可行!
小侯爷和王县伯擅自将土地分给难民,这是公然违背祖制!
祖宗规矩传承至今,怎能因他们一时兴起便随意更改?
此举若开先例,日后朝廷威严何在?纲纪何存?”
说罢,他气得胸脯剧烈起伏,
眼睛死死地盯着手中的奏折,仿佛那是万恶之源。
而另一方,
一位清瘦的大臣立刻站出来反驳,
他拱手行礼后,言辞恳切地说道:
“陛下,此言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