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德云小趣事 > 第3章 七小时时差隔出两个世界的沉默(第2页)

第3章 七小时时差隔出两个世界的沉默(第2页)

“怎么了?怎么哭了?”他立刻听出了不对劲,声音也紧张起来,“出什么事儿了?”

“我……我在学校遇到点事儿,”我抽抽噎噎地说,“跟组员闹得不太愉快,他们……他们好像不太喜欢我……”

“别急,慢慢说,”他的声音试图保持平静,但我能听出他的焦急,“到底怎么回事儿?”

可是那边实在太吵了,他的声音也断断续续的,我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而我自己,因为委屈和难过,也哭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你等一下,我找个安静的地方。”他说。

然后是一阵嘈杂的移动声,声音渐渐小了下去,最后终于安静了。“好了,现在能听见了,”他说,“到底怎么了?跟我说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把事情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他耐心地听着,时不时地安慰我几句:“没事,这很正常,文化差异嘛,慢慢沟通就好了。”“别难过,你已经很棒了。”“实在不行,咱就不跟他们一组了,咱自己做。”

他的安慰让我感觉好了很多,但挂了电话之后,一种更深的无力感席卷了我。我需要他的时候,他却远在万里之外,只能通过冰冷的电话,传来隔着电流的声音。这种感觉,比遇到困难本身,更让我难过。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向他倾诉负面情绪的次数。我不想让他担心,也不想让他觉得,我是个只会给他添麻烦的人。我开始学着自己处理问题,自己消化情绪,把所有的委屈和难过,都藏在心里。

而张云雷,似乎也越来越忙了。他的演出越来越多,行程越来越满,有时候我发的微信,他要很久才会回复,甚至有时候,直到第二天才会回我一句“昨天太累了,睡着了”。

我们之间的联系,渐渐变得稀疏起来。曾经每天都有的早安晚安,变成了偶尔的问候。曾经无话不谈的分享,变成了简单的“吃了吗”“睡了吗”。

七小时的时差,像一道无形的鸿沟,横亘在我们之间。我这边阳光明媚的时候,他那边可能星光璀璨;我这边华灯初上的时候,他那边可能刚刚迎来清晨。我们努力地想要靠近对方,却总是在时间的错位中,一次次擦肩而过。

有一次,国内过年,德云社大封箱,后台肯定很热闹。我看着朋友圈里杨九郎发的照片,一群师兄弟挤在一起,笑得前仰后合,张云雷站在中间,穿着喜庆的红色大褂,笑容灿烂。

我给他发了条微信:“封箱快乐!看照片大家都好热闹啊。”

等了很久,他回了一句:“嗯,挺热闹的。你那边过年了吗?”

“这边不过年,就是普通的一天,”我回,“有点想你们了,想德云社了。”

他没有再回。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公寓里,煮了碗速冻饺子,就算是过年了。窗外是伦敦寂静的夜,没有鞭炮声,没有热闹的春晚,只有我自己,和手机里那张热闹的照片。

我知道,他不是不想回我,他只是真的很忙。忙着他的事业,忙着他的舞台,忙着那些属于张云雷的光芒万丈。而我,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渐渐变成了他生活里,一个模糊的、需要隔着七小时时差才能联系上的存在。

我们之间的沉默,越来越多。有时候通电话,也会出现长时间的冷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想说我的学业,他可能没兴趣;他想说他的演出,我可能听不懂那些圈内的梗。曾经那么默契的两个人,好像正在慢慢失去共同语言。

有一次,他难得有空,我们视频通话。看着屏幕里他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脸,我突然觉得很心酸。他好像瘦了一些,眼底的疲惫也更重了。

“最近怎么样?”他问。

“就那样吧,学习挺忙的,”我说,“你呢?是不是又接了很多演出?”

“嗯,还行,”他笑了笑,“过段时间可能要去趟上海,然后是南京……”

他说着他的行程,我安静地听着。看着他说话时的样子,我突然很想问他,你有没有想过我?有没有像我想你一样,想念过我?

但我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我害怕听到那个不确定的答案,更害怕,我们之间仅存的那点联系,也会因为这样的问题,而彻底断裂。

七小时的时差,隔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更是两个世界的生活,两种不同的节奏。我们都在努力地向前走,只是方向不同,步伐不同,渐渐拉开了距离,只剩下越来越深的沉默,和心底那点,不敢轻易触碰的思念与失落。我知道,有些东西,正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改变。而我和他之间的故事,似乎也正在朝着一个,我不愿意看到的方向,悄然发展。

喜欢德云小趣事请大家收藏:()德云小趣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