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秦风经济”悄然兴起,其火爆程度,堪比当年的“脑白金”和“黄金搭档”。
与媒体的狂热和公众的娱乐化解读不同,教育界对于“秦风现象”的反应,则显得更为复杂、也更为深刻。
一方面,他们为华夏能够涌现出秦风这样一位百年不遇的少年奇才而感到由衷的振奋与自豪。秦风在高考中展现出来的超凡学识、深邃思想、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无疑是对华夏基础教育成果的一次强有力的肯定,也是对那些默默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园丁们的最好慰藉。
但另一方面,秦风那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甚至可以说是“降维打击”式的表现,也像一面锃亮的照妖镜,照出了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灵魂拷问”和“集体反思”。
“秦风同学的满分作文《星辰为引,跬步不休》,其立意之高远,格局之宏大,思想之深邃,文采之斐然,已经完全超越了我们对高中生应试作文的传统认知和评价标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以往的作文教学,过于强调所谓的‘审题立意’、‘结构技巧’、‘素材积累’,而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最重要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担当的培养?”——在一次由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考语文阅卷总结与教学研讨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特级语文教师,语气沉重地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他的话,引起了在场所有语文老师的深思。
“秦风同学在数学压轴题上,‘顺手’写下的那种全新的、基于‘空间映射’和‘几何化约束’的解题思路,其简洁性、深刻性与普适性,足以对我们现有的高中数学教材和教学大纲构成颠覆性的挑战!这是否说明,我们的数学教育,在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的同时,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数学本质美的探索欲望?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解题机器’向‘数学思想家’转变?”——在另一场由省数学学会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国内知名的数学教授,言辞犀利地指出了当前数学教育的某些弊端。他的发言,在数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而亲身经历了秦风“手搓微型马赫环”那一幕的物理实验主考官钱学敏教授,更是逢人便说,见人就讲,几乎成了“秦风现象”的义务宣传员。
“我们现在的物理实验教学,太过于强调对标准步骤的模仿和对既定结论的验证,学生们往往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缺乏独立思考和大胆创新的勇气!而秦风同学,他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利用最基础的器材,去尝试验证一个远超教学大纲的、极具前瞻性的物理构想!这种科学探究精神,这种‘格物致知’的勇气,才是我们物理教育最应该培养的核心素养啊!”钱学敏教授在接受一家权威教育杂志专访时,慷慨激昂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场关于“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如何改革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的大讨论,在整个教育界,从上到下,从理论到实践,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仅仅是一个名叫秦风的十八岁少年,和他那份“平平无奇”的高考答卷。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秦风热”中,感受最直接、也最“痛并快乐着”的,无疑是秦风的父母、老师和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或者被他单方面碾压)的同学们了。
秦建国和王秀兰夫妇,这几天家里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有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提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大部分是各种保健品和儿童益智玩具),上门“认亲”,嘘寒问暖,顺便打探一下“未来状元郎”的“成长秘辛”和“择校意向”。
有各种名牌大学的招生办老师,带着印有学校LOGO的精美宣传册和“诚意满满”的招生承诺(什么全额奖学金、独立实验室、院士导师一对一辅导、本硕博连读绿色通道……),轮番登门拜访,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抢人大战”。
甚至还有一些自称是“星探”、“导演”、“经纪人”的神秘人士,也想方设法联系到秦家,希望能将秦风打造成新一代的“学霸偶像”,进军娱乐圈……
搞得秦建国夫妇焦头烂额,不胜其扰,最后不得不效仿古代的“孟母三迁”,暂时“躲”到了乡下老家,才算勉强清净了几天。
但即便如此,他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也总能感受到乡亲们那如同X光射线般好奇而敬畏的目光,以及各种“哎呀,建国啊,你家小风可真是咱们老秦家的麒麟儿啊!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提携提携咱们这些穷亲戚啊!”之类的“热情问候”,让他们既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又有些哭笑不得。
秦风的班主任王爱国老师,数学老师刘建军,以及物理实验主考官钱学敏教授等人,也一夜之间成了教育界的“红人”和媒体追逐的焦点。
他们每天都要接无数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有教育部门领导的“关怀慰问”,有兄弟学校同行的“取经学习”,有新闻记者的“深度专访”,还有各种培训机构开出的“天价顾问费”……
起初,他们还乐此不疲地向外界介绍着秦风的“优秀事迹”和自己的“育人经验”。但渐渐地,他们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客观、理性地描述,外界对秦风的想象,总是朝着越来越“神化”、“玄幻化”的方向一路狂奔,拦都拦不住。
王爱国老师:“秦风同学啊,他平时学习确实很努力,也很自律,遇到难题呢,就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琢磨,不搞懂绝不罢休……”
媒体报道第二天标题就变成了:“独家揭秘!学神秦风竟是‘孤独的思考者’,为悟大道曾面壁九年,一朝顿悟,震惊天下!”
刘建军老师:“秦风同学的数学天赋,是我见过最高的,没有之一!他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深的境界,很多时候,他看问题的角度,都跟我们这些教了一辈子数学的老家伙不一样……”
媒体报道:“重磅!数学界泰斗惊呼‘后生可畏’!秦风的数学思维已超越三维空间,疑似能与高维数学文明进行信息交流!”
钱学敏教授:“秦风同学在物理实验中展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对物理本质的深刻洞察,让我自愧不如!他用最简单的器材,实现了最不可思议的效果,这充分说明,真正的科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源于一颗永不满足的好奇心……”
媒体报道:“官方盖章!秦风已掌握‘点石成金’之术的物理学原理!或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华夏科技的未来,在他手中!”
面对这些越来越离谱、越来越不着边际的报道,王爱国、刘建军、钱学敏等几位“当事人”,除了在风中凌乱,也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竖起一根中指,然后无奈地叹息一声:“唉,现在的记者啊,为了流量,节操都不要了……”
至于秦风的那些同班同学,尤其是曾经将他视为“潜在竞争对手”的王浩同学,此刻的心情,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
一方面,他们为自己能够和这样一位“史诗级学神”、“人形BUG”、“位面之子”同窗三年而感到与有荣焉,以后出去吹牛逼都有了资本:“想当年,老子和秦风大神可是睡上下铺的兄弟(虽然并没有)!他考试的时候,我还给他递过橡皮呢(虽然他根本用不上)!”
但另一方面,秦风那如同黑洞般深不可测、碾压一切的实力,也让他们这些曾经自诩为“天之骄子”的学霸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降维打击,自尊心碎了一地,甚至开始深刻地怀疑人生。
王浩,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目标直指省状元的“江城实验中学第一人”,在经历了高考考场上被秦风从语文到数学再到物理实验的全方位、无死角、花式吊打之后,据说已经彻底放弃了治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出来之后,整个人都像是变了一副模样。
他不再关注什么高考成绩,也不再关心什么名校录取,而是……开始潜心研究起了《周易》、《道德经》、《量子佛学导论》以及《从零开始学习如何与外星人进行友好沟通》等一系列“高深莫测”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