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观测逻辑发生扭曲
c。A区域与c区域非现实共存
d。幻觉结构叠加导致错位
沈一衡扫了一眼题干,眼皮都没抬,笔尖轻轻一点:
——b。观测逻辑发生扭曲。
精神同步图谱上浮现一道淡蓝色曲线,平稳、无起伏,像是根本没被这类“悖论式”题目干扰半分。
光幕边缘,淡淡的备注同步刷新:
【逻辑结构清晰,思维惯于非线性通道。】
【初步评估:高稳定候选体。】
沈一衡面色未动,眼神仍旧落在浮空试卷上,仿佛只是在无聊地看一场重复的戏剧。
他知道这是第一道“筛选题”——
既是判断逻辑结构,也是试探认知方式是否接受多重现实的潜质。
选择b的人,往往有一套跳出主视角的思维机制。
这类人很危险。联盟会记下他们,但不一定会用。
【第二题】
你发现身边所有人都开始说一种你听不懂的语言,他们看着你,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你无法理解他们在说什么。以下最优应对方式是:
A。尝试模仿他们的语言并融入
b。寻找语言逻辑规律进行解码
c。保持沉默,以不变应万变
d。强行打断其中一人,迫使其转换语言结构
这次,他挑了下眉,写下了——c。保持沉默,以不变应万变。
理由很简单:这是“被编入的错误场”测试题。真正的陷阱不在语言,而在你是否相信对方“是真的人”。
你一旦试图“沟通”,就等于承认这个环境是真实的。
不做反应,才是最理智的解构策略。
精神同步图谱上蓝线微颤,随即再次恢复平稳。
光幕备注:
【精神坐标具备适应型收缩机制。】
【推演判断:具备进入下一层测试资格。】
他无声地笑了笑,眼神掠过屏幕上的题号标注——已经进入【第五题】。
但下一题的题干还未刷新,整个考室的半透明墙体却“咔”的一声发出低响。
沈一衡的眼神轻微一变。
下一秒,一道红光突然自他头顶洒落,空气中浮现出新的指令:
【编号10-S-339触发补充考核模块】
【提请人:灯光师】
【执行项目】:记忆影像还原试题·“我不是怪物”
是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