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千钧一发、混乱与绝望即将爆发的边缘,玉素甫老爷子却猛地挺直了佝偻的腰背。他浑浊的老眼爆射出前所未有的精光,没有看苏和,也没有看那些惊恐的NASA专家,而是死死盯着那个被烫穿的孔洞,仿佛能穿透金属,看到其内部承载的无价之宝。他用尽全身力气,那沙哑却如同惊雷般的声音,竟压过了倒计时的轰鸣和火箭引擎的咆哮,清晰地炸响在每一个人耳边:
“得让菌丝喘口气啊——!!!”
这声呐喊,如同古老的箴言,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蛮横生命力!它不是解释,是宣告!是对冰冷钢铁法则的挑战,是对那微小却顽强的生命火种的至高敬意!
“三…二…一…点火!”
倒计时归零!指令发出!
没有任何犹豫的时间!尾部喷口猛然爆发出足以灼伤视网膜的炽白烈焰!狂暴的声浪如同亿万雷霆同时炸响,大地疯狂颤抖!浓烟与烈焰瞬间吞噬了发射架基座!“腾格里之眼”挣脱了束缚,带着撕裂天穹的伟力,轰鸣着、震颤着,朝着深邃的宇宙,昂首挺进!
控制中心死一般寂静。所有的目光都死死锁定着高速摄像机捕捉的整流罩特写画面。那个被烟锅杆烫穿的孔洞,在火箭突破音障、与大气层剧烈摩擦的恐怖过程中,边缘迅速被烧蚀成炽亮的暗红色!高温等离子流如同地狱之火,舔舐着洞口边缘!
然而,就在这毁灭性的高温和压力下,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
一丝极其微弱、却无比坚韧的荧绿色光芒,如同最顽强的生命火种,竟顽强地从那个被熔蚀的洞口边缘渗透出来!它并非被吹散,而是如同拥有意识般,在狂暴的气流和数千度的高温包裹下,形成了一层极其稀薄、却稳定存在的、由菌丝活性物质构成的保护性气膜!这层微弱的荧绿光芒,在探测器突破最大动压区、整流罩即将按程序抛离的临界瞬间,顽强地闪烁着,如同一个无声的信号,一个来自地球生命最原始、最坚韧的呼吸!
整流罩成功分离!探测器主体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控制中心爆发出劫后余生般的狂喜欢呼!
理查德博士瘫坐在椅子上,后背已被冷汗湿透。他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个已经化为太空垃圾、但在最后瞬间闪烁着荧绿光芒的整流罩残骸特写,又猛地调出探测器内部生物样本舱的实时遥测数据——温度、压力、辐射值、最关键的生命信号指数…一切正常!甚至,在整流罩穿孔、内外压力短暂失衡的瞬间,样本舱内代表菌丝活性的生物电信号,出现了极其微弱的、如同深呼吸般的增强脉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帝啊…”理查德喃喃自语,眼镜片后的眼睛里充满了科学信仰崩塌又重建的震撼,“它…它们真的在‘呼吸’…”
---
三个月后,一份标注着“最高优先级”的修订草案,被郑重地摆在了全球深空探测联盟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案头。在冗长复杂的“航天器结构设计规范”章节末尾,新增了一条用加粗字体标注的条款:
**【第17。8。5条(新增)生命载体特殊接口】**
**任何搭载具有活性生物样本(尤其是基于地球原生复杂微生物共生网络样本)的深空探测器,必须在非关键承力区域,设置至少一个被动式‘生物环境交互界面’(Bio-EnvironmentalInteractionInterface)。**
**该界面设计需满足:**
**a)允许微量宇宙粒子及特定波段环境能量通过;**
**b)提供与外部空间进行极低速率物质能量交换的物理通道;**
**c)具备在极端环境(如高低温、真空、辐射)下维持结构完整性的基础;**
**d)界面具体形式、尺寸、位置需结合样本特性进行优化,并需通过严格的动力学及热力学仿真验证。**
**注:该条款源于“腾格里之眼”任务实践经验,代号“非遗呼吸口”。其必要性已获实践验证,纳入标准,强制执行。**
冰冷的条文之下,是一个被写入人类航天史的、带着奶香与烟火气的名字。发射场边缘,玉素甫老爷子摩挲着那根顶端黄铜烟锅处留下永久熔穿痕迹的乌木杆,浑浊的目光望向深邃的夜空。探测器早已消失在星辰大海,但他仿佛能看到,在那冰冷的金属外壳深处,在一个不起眼的“呼吸口”旁,一丝来自地球草原的、荧绿色的菌丝脉络,正如同最忠实的信使,在无垠的黑暗真空中,向着未知的彼岸,进行着一场无声而坚韧的、跨越光年的“呼吸”。马金宝的那把老铜勺,在时间舱的微光中,静静地躺在刻满配方的钛合金板上,勺柄边缘,一点极其微弱的荧绿,如同沉睡的星辰,悄然闪烁。
喜欢天山下的麦浪请大家收藏:()天山下的麦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