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张老汉就提着马灯来到了自家地头。老人佝偻着腰,布满老茧的手指微微发抖——昨天种下的麦种,是他亲手从赵兴邦那里领回来的。虽然那些种子看起来饱满圆润,可毕竟是陈年老种改良的,他心里还是没底。
"老张头,这么早啊?"隔壁地的王婶挎着竹篮走来,篮子里装着刚摘的青菜。
张老汉没答话,他的目光死死盯着眼前的土地。借着马灯昏黄的光线,湿润的泥土表面似乎有些异样。他蹲下身,手指轻轻拨开一层薄土——
"发芽了!"老人突然喊了一嗓子,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王婶吓了一跳,手里的篮子差点掉在地上:"啥?"
"芽!出芽了!"张老汉激动得胡子直颤,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抔土。嫩绿的麦芽刚刚破土,两片细小的子叶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王婶一个箭步冲过来,差点踩到自家的菜畦:"我看看!"她凑近一看,倒吸一口凉气,"老天爷,这才一天啊!"
两人手忙脚乱地检查其他地块,发现几乎每处都有嫩芽破土而出。更惊人的是,这些芽苗格外壮实,比往年见过的都要粗壮翠绿。
"神了。。。真是神了。。。"张老汉喃喃自语,突然撒腿就往村里跑,"我去告诉兴邦!"
王婶愣了片刻,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出芽了!种子出芽了!"
清晨的宁静被彻底打破。随着两人的呼喊,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家门,涌向各自的田地。惊呼声此起彼伏:
"我家的也出了!"
"豆子都冒头了!"
"这玉米芽咋这么粗?"
不到半小时,全村人都聚集在了赵兴邦家门口。张老汉带头敲响了院门,手里还捧着那把带着嫩芽的泥土。
赵兴邦披着衣服出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几十个村民挤在院子里,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兴奋和不可思议。张老汉颤巍巍地把那捧土递到他面前:"兴邦,你看!出芽了!"
嫩绿的芽苗在晨光中微微颤动,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赵兴邦轻轻摸了摸那两片子叶,嘴角微微上扬:"嗯,长得不错。"
"岂止不错!"王婶扯着大嗓门,"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一天就发芽的!你那催芽技术神了!"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附和,有人甚至提议要给赵兴邦立块功德碑。两条大黄狗被吵醒了,不满地吠叫起来,但很快就被兴奋的人群忽略了。
"大家别急,"赵兴邦抬手示意安静,"这批种子经过特殊处理,生长速度会快一些。接下来按我昨天说的方法管理,收成不会差。"
"何止不差!"李麻子破天荒地没唱反调,挤到最前面,"看这芽势,亩产起码翻番!"
欢笑声中,没人注意到村口停了一辆陌生的自行车。一个戴草帽的瘦小男子正鬼鬼祟祟地往田里张望,看到那些破土而出的嫩芽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慌慌张张地骑上车子,一溜烟往县城方向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