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叹了口气,脸上的笑容渐渐隐去:“唉,生意哪能好哟,能卖出去一双是一双吧,多少能换点粮食。这灾荒也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听说城外的灾民都快饿死了,城里的粮食又贵得离谱。”
苏沐瑶心中一动,继续引导:“是啊,我也听说粮价高得吓人,县令大人不管吗?”
老奶奶压低了声音:“小伙子,不是他不想管,是他根本没办法管。”
“为什么呀?他堂堂县令大人,难道还能被什么掣肘,连粮价都管不了?”苏沐瑶满脸困惑。
老奶奶再次小心翼翼地左右张望,确认周围无人靠近后,她轻轻招了招手。
苏沐瑶立刻心领神会,缓缓凑过耳朵,老奶奶贴近她的耳边,低声说道:“如今县令大人可是被博陵崔氏相中,要招为女婿了。博陵崔氏从去年年底就放出风声,要将自家嫡女许配给县令大人。”
苏沐瑶心中一凛,博陵崔氏,听那名字就知道是名门望族。
看来这县令怕是为了攀附崔氏,才对城中粮价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可能与之勾结。
“那这和粮价有什么关系呀?”苏沐瑶继续追问,希望从老奶奶口中挖出更多线索。
老奶奶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你想啊,博陵崔氏家大业大,在这朔方城也有不少生意。
听说啊,他们在暗中囤积粮食,抬高价格,从中谋取暴利。县令大人为了能顺利娶到崔氏嫡女,自然是要顺着他们的意,哪敢管这事哟。”
苏沐瑶心中思绪万千,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惊讶与好奇,继续追问道:
“老奶奶,您说这博陵崔氏在朔方城生意不少,那除了粮食,他们还插手哪些生意呀?还有,他们这样明目张胆地囤积粮食,就不怕朝廷怪罪下来吗?”
老奶奶无奈地摇了摇头,眼中满是忧虑:“这博陵崔氏,生意做得可杂了,绸缎庄、药铺、当铺,到处都有他们的产业。至于朝廷怪罪……
唉,谁知道呢。说不定他们早就打通了上头的关系,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又能晓得啥。”
老奶奶继续絮絮说着,神情满是感慨与无奈:“不过听人讲啊,博陵崔氏做事一贯谨慎小心,早些年那名声,可是以仁义着称。
就说这次灾荒,若不是粮价涨得实在离谱,大家起初还真以为是博陵崔氏特意为咱镇上人弄来的粮食呢。虽说价格高了些,可好歹有粮,总不能全免费送人吧?
所以粮价稍高,那些家境尚可、买得起的人家,还一个劲儿地夸赞博陵崔氏为百姓着想。”
她微微摇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悲凉:“但仔细琢磨琢磨,这价格定得如此之高,普通老百姓哪能负担得起呀,根本就吃不饱饭。
后来买不起粮的人多了去了,才渐渐传出博陵崔氏借着灾荒发横财,囤积粮食的事儿。
就因为那些粮食始终高价售卖,大家这才看清,他们根本不是什么仁义之人,分明就是吃人的猛虎!
平日里伪装得一副和善模样,关键时刻,就露出了贪婪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