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静宜看着手中的伏龙肝——这团棕褐色的泥土,竟能治病?母亲却像想起什么:&0t;你外婆当年产后大出血,就是用灶心土煎水喝止住的血,老一辈人都信这个。&0t;
按照医嘱,煎先煮伏龙肝:60g泥土装入纱布袋,加三碗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煎20分钟,滤出的水呈琥珀色,带着淡淡焦香。再将陈仓米、生姜、党参、陈皮放入伏龙肝水中,煎至米熟汤稠。
第一天最难熬。上午十点,静宜感觉胃里空空如捣,唾液不受控制地分泌。她端起碗,轻轻抿了一口——米油温润,生姜的辛辣被伏龙肝的土性中和,喝下去后,胸口竟不像平时那么堵了。
到了下午,左胁的刺痛感似乎减轻了些。岐大夫交代过,若有不适可随时电话咨询,静宜握着手机犹豫再三,还是点开了微信步数——平时日均一万五的她,今天只走了三百步,竟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0t;您这是胃气渐和的征兆。&0t;岐大夫在电话里解释,&0t;《黄帝内经》说&039;饮食自倍,肠胃乃伤&039;,现代人多是吃出来的病。适当饿一饿,给脾胃留些空间,反而能激活自身修复力。&0t;
第五章肝气与脾气的和解之道
第二天清晨,静宜惊喜地现,昨晚竟一觉睡到天亮——这是半个月来第一次。试着喝了口伏龙肝米油,没有恶心感,左胁只有轻微胀闷。
&0t;今天可以加服煎好的中药了。&0t;岐大夫叮嘱,&0t;方中异功散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看似平淡,却最能补脾益气。加白芷通窍止痛,《神农本草经》说它&039;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039;,实则能引药入肝经;肉桂温肾暖脾,取&039;补火生土&039;之意,肾火一旺,脾土才能温暖运化。&0t;
&0t;为什么不用柴胡疏肝?&0t;静宜想起自己吃过的逍遥丸。
&0t;柴胡虽能疏肝,但性升散,您肝阴已伤,再用升散之品,好比拔苗助长。&0t;岐大夫笑道,&0t;治病如治水,肝气横逆时,与其强行疏通,不如先安抚脾土,让&039;木克土&039;之势减弱。待脾胃气复,再缓缓养肝柔肝,才是正途。&0t;
到了第三天,静宜已能喝下小半碗米油,呕吐完全停止。对着镜子看,舌尖的红色退了些,齿痕也浅了。母亲熬了小米粥,她试着喝了两勺,竟觉得从未有过的香甜。
第六章脾胃苏醒的晨光
第四天清晨,岐仁堂里。静宜进门时脚步轻快,面色红润了许多。
&0t;脉左沉弦减,右洪大退,舌苔转淡。&0t;岐大夫诊脉后点头,&0t;胃气初复,肝风渐息。接下来用逍遥散加减,但需去柴胡,加白芍、乌梅柔肝缓急。&0t;
&0t;为什么现在又能用逍遥散了?&0t;静宜好奇。
&0t;此一时彼一时也。&0t;岐大夫解释,&0t;《温热论》讲&039;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039;,治病需分阶段。初诊时您胃气大伤,当先固护脾胃;如今胃气已醒,便可兼顾养肝血、清肝火。去柴胡者,防其耗伤肝阴;加白芍、乌梅,取《伤寒论》酸甘化阴之意,养肝体以制肝用。&0t;
静宜连连点头,忽然想起什么:&0t;岐大夫,我以后该怎么调理?&0t;
&0t;《黄帝内经》说&039;怒伤肝,思伤脾&039;,您这病,七分在治,三分在养。&0t;岐大夫铺开一张养生方,&0t;平时可用玫瑰花3g、陈皮2g、炒麦芽5g代茶饮,疏肝而不伤阴;晚上11点前务必入睡,肝血需在丑时(1-3点)归肝养藏;每周吃两次小米山药粥,脾土健旺则肝木难犯。&0t;
&0t;还有最重要的——&0t;岐大夫目光温和,&0t;学会给自己的情绪找出口。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就像您办公桌上的绿萝,若总被文件压着,哪能长得舒展?&0t;
尾声:梧桐巷的中医智慧
三个月后,静宜抱着锦旗走进岐仁堂,锦旗上写着&0t;肝脾调和除沉疴,岐黄妙手济苍生&0t;。她如今已学会在电脑旁放一盆薄荷,每当想脾气时,就闻闻薄荷的清香,喝一口玫瑰花陈皮茶。
&0t;岐大夫,您说现代人为什么这么容易肝郁脾虚?&0t;她看着堂前络绎不绝的患者问。
&0t;钢筋水泥里,人人都在赶时间。&0t;岐大夫望着窗外的梧桐树,&0t;但五脏六腑的节奏,从来不是按kpi走的。肝就像家里的管家,若总让它又要管财务(藏血),又要管安保(疏泄气机),还要应付各种人情往来(调节情绪),哪有不罢工的道理?&0t;
静宜若有所思。梧桐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窗棂,在药柜上投下斑驳光影。这里没有ct报告,没有输液瓶,只有一味味草药、一张张脉案,在时光里静静讲述着人与自然的和解之道。